◆左滙雄聯同「潤愛同行」為有需要街坊免費家居上門維修。香港文匯報記者黃子晉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黃子晉)愛民邨是第一代井型公屋,有近50年歷史。雖然毗鄰何文田豪宅地段,居民卻以基層、弱勢為主。該區區議員、經民聯九龍中支部主席左滙雄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說,區內有不少清寒家庭,單位日久失修,故他議辦去年12月起聯同「潤愛同行」為有需要街坊免費家居上門維修,至今已服務約200個家庭,令人鼓舞。「看起來很小事,但對居民來說卻是大幫忙,我期望特區政府、社會各界給予商界、專業人士更多肯定和鼓勵,進一步連結地區,攜手着力排解民生憂難。」

華潤物業去年6月成立「潤愛同行」社區服務平台,希望利用該公司在物業服務領域的資源,配合地區人士的服務網絡,以各類型專業服務關愛民生。左滙雄說,房署就算了解居民對單位的大小維修訴求,由於資源有限,愛莫能助,故作為區議員不但要作為居民與特區政府的橋樑,亦應積極協助各界回饋社會,將他們的捐助配對到最需要幫助的人。

專職議助義工全程跟進

左滙雄議辦去年底與「潤愛同行」合作,每周安排兩名至四名合資格技工,為區內的綜援、長者、傷健、單親家庭等提供免費家居維修服務,並由專職議助及義工全程跟進,包括約時間、維修後的打掃、後續跟進,亦會代為申報屬於房署保養的維修項目。左滙雄說:「別小看更換廁所水箱、電插蘇、電燈座這麼簡單,正常人眼中僅一千幾百的維修費,他們便可能要為此節衣縮食幾個月。」

70歲的愛民邨居民劉女士說,自己20幾歲遷入愛民邨,住了幾十年的單位已嚴重老化,譬如掩窗無法關上、浴室的水龍頭亦長年滴水,很多謝大家免費為她維修,還幫她在浴室加裝防滑扶手。

另一愛民邨居民黎女士說,「自己是個單親母親,因先生去得早,只能獨力帶大兩個兒子,靠綜援及兼職生活,但早前廳的其中一個燈座壞了兩個月,令兒子要在光線不足下做功課、閱讀,很感激有人幫她更換了兩盞LED燈,如今整間屋都很光猛,人都感到精神,再不怕影響孩子眼睛,大家都很開心。」

左滙雄說,香港有很多商界、專業人士都非常重視社會責任,有心貢獻社會,只是無從入手,故支持特區政府繼續積極穿針引線,牽頭組織志願團體、地區人士與商界、專業人士進行更多恒常交流,增加互信,尋找服務市民的空間,使商界、專業等服務平台資源連結地區服務,並容許接受特區政府資助的服務項目,同時接受商界捐助,資源更好統整,群策群力,市民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