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因小提琴而相識相知相伴,默契十足。
◆王亮與桂麗可謂一對「弦樂佳偶」。

後疫情時代,在港舉辦的音樂會和演唱會數量驟增,這對同為香港管弦樂團小提琴手的王亮和桂麗這對「弦樂佳偶」而言,更多的是一種快樂的忙碌。從後排樂手到第二副首席,自內地到香港追夢的二人在古典音樂路上相識相知相伴,而「樂·心」這個小型室內音樂會舞台,也是他們互證成長的地方。◆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岳悅 場地鳴謝:中環Eaton Club

冠君產業信託旗下的音樂企劃「樂·心」音樂會系列(Musica del Cuore)多年來於花園道三號定期舉辦免費古典音樂會,為本地青年樂手提供演出平台,孕育具實力而未被充分發掘的年輕音樂人成為新世代表演者。本月初,「樂·心」舉辦了一場別具義意的Star Reunion音樂會,邀請到三位老朋友——小提琴家王亮、桂麗及鋼琴家張緯晴再次踏上「樂·心」舞台,帶領觀眾踏上一趟扣人心弦的音樂之旅。

三位以技術超卓見稱的音樂家,差不多同時期獲「樂·心」發掘優秀潛質,早至2013年便已獲邀到花園道三號獻技,及後亦多次參與「樂·心」演出,讓當年還是青年的他們有機會與觀眾接觸交流,累積獨奏、合奏經驗及知名度。昔日的青年樂手,如今已成為行業裏的頂尖人物——王亮現已成為香港管弦樂團第二副首席,桂麗是樂團的小提琴手,而張緯晴更於2019年榮膺香港藝術發展局的年度藝術家(音樂)。他們經常在香港和海外演出,這次特別在緊密的行程中相約在「樂·心」舞台合作,更如同一場獨特的舊同學聚會。

舊同學見證「樂·心」發展

雖是「樂·心」的舊同學,但今次其實是三位優秀樂手的首度合作,曲目亦經三人精挑細選,包括蕭邦《升C小調夜曲》及《降A大調圓舞曲 op.42》、米堯《雙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 op.15》、華格納《愛之死》(李斯特改編)、威爾第《弄臣》(李斯特改編)及薩拉薩特《納瓦拉 op.33》,桂麗介紹道:「大家之前聽到和看到的小提琴或鋼琴獨奏比較多,一個鋼琴加一個小提琴也是比較標準的模式,但小提琴二重奏加鋼琴會比較少,適合的曲目也沒有獨奏那麼多。所以這次在討論曲目的時候,我們想選擇一個有代表性的曲目,便想挑戰薩拉薩特的《納瓦拉 op.33》,也算是小提琴二重奏中最難的曲目之一,非常的炫技。」王亮說:「另外一首曲子是疫情期間,我的一個吹單簧管的同事推薦的法國作曲家米堯的作品,香港觀眾對他還不是很熟悉,這次我想帶一點新的東西給觀眾,便想到了這首《雙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 op.15》,他把小提琴和鋼琴的平衡寫得非常好,曲子也很優美,應該得到更多人的認識。」

談及與「樂·心」的緣起,桂麗稱音樂總監查海倫其實是自己在香港演藝學院的同學,「我們在大學時代已經是好朋友了,畢業之後通過這個音樂會重聚在一起。張緯晴也是我在演藝學院的學妹。」王亮補充道:「她們是同學,我們是家人,我們又是玩同一種樂器的。當她和我提到這裏時,我說我們一定大力支持,而且小提琴非常適合這種小型室內樂演出。當時很多事查海倫都是親力親為,現在一切都非常成熟且有效率。我們算是第一批在這裏演出的artist,我們見證了『樂·心』的成長。」

古典音樂會也可以很溫馨

王亮和桂麗都是2006年獲取錄為香港管弦樂團何鴻毅家族基金「駐團學員培訓計劃」成員之一。王亮生於瀋陽音樂世家,求學期間曾在諸多樂團及音樂節中擔任首席,但初時來港加入香港管弦樂團時算是「後排」一員,在香港未為人識,也沒有獨奏演出機會。「樂·心」當年發現他是行內數一數二的高手,值得給他一個舞台曝光,所以多次邀請他表演獨奏和小組合奏,他亦因而多了和觀眾交流的機會,擴闊社會接觸面,重拾獨奏的動力,「在樂團裏我們大部分追求的是統一,你不能太自我。但是在這裏,有的時候藝術家之間就是靠眼神溝通,當情緒烘托到那裏,可能一個眼神三個人就可以快一點或者慢一點。」

而桂麗早在求學期間已非常耀眼,不論於校內或校外,均十分熱衷於音樂活動,當年她全職加入樂團初期,只得放棄個人演奏的風格去融合樂團,「每個星期我們都有樂團的大型音樂會,但是拉一下這種小型室內樂會給我帶來很清新的感覺,有時候我們會需要一點更發揮自我的一個空間,這種舞台給我們帶來了更多的機會去表現自己。」

談起「樂·心」對個人音樂路的影響,王亮和桂麗異口同聲表示:「『樂·心』拉近了我們與觀眾的距離,也讓我們保持水準!」王亮說:「這裏跟音樂廳最大區別就是,你可以直接跟觀眾有交流。其實當你真正在音樂廳演出,你看到觀眾席兩排之後都是黑色的,而當你謝完幕下去之後,觀眾其實都已經走了,很難有近距離接觸觀眾的機會。而在這裏你上台之前可能剛與觀眾們聊過一會天,然後就上去表演,表演結束的時候也可以直接走下台與觀眾有更直觀的交流。」

與觀眾的近距離接觸和交流,對音樂家來說又有怎樣的意義?桂麗解釋道:「樂章之間肯定有停頓,比如當你剛拉完一個非常激烈的或者舒緩的樂章之後,你可以觀察到觀眾的反應,其實這些細微的東西都可以讓你在之後的表演裏調整一下,更好地完善自己的演出。」王亮笑說:「而且我覺得在音樂廳壓力會大很多,在一個室內的環境會覺得比較親切,這裏更溫馨,也更接近家的環境。音樂廳真的是所有觀眾都正襟危坐,對剛入門的觀眾來說不知道何時應該鼓掌,甚至都不敢咳嗽,但這裏會使觀眾更放鬆,我們也更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