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冀平

我為話劇取名《天下第一樓》,在北京還有一間茶樓叫「第一茶樓」。先說飯樓。全聚德老店舊址在前門肉市,在街邊兩條板凳架一塊木板賣生雞鴨起家的老楊,辛苦賺了些錢,找到肉市一間小門面開了家小飯館,他經營多年生鴨子進貨容易,就賣鴨子。該着他發達,皇上退位,宮裏頭的正宗烤鴨師傅流落民間,來到老楊這間小店烤起鴨子,生意愈做愈大,於是老楊蓋起一座小樓,樓不大只有兩層,但在當時是北京城第一家有樓的飯館,因而名聲大噪。

第一茶樓,說的是中山公園裏始建於1915年的「來今雨軒」。其名取自杜甫。天寶十年,詩聖杜甫貧病交迫,病榻前空無一人,有位老友冒雨來訪,杜甫非常感動,作詩以示謝意。詩前有小序︰「杜子臥病長安旅次,多雨生魚,青苔及榻,常時車馬之客,舊雨來,今雨不來……」常說「舊雨新知」指的是老朋友和新朋友,朱啟鈐把這茶樓取名「來今雨軒」,是指新朋舊友都可來此歡聚。

我對第一茶樓有很深的記憶,中山公園有「來今雨軒」很多人知道,中山公園有間幼稚園,知道的一定不多,而我就是這家幼稚園的學生。成年後曾經去找兒時記憶,古色古香的幼稚園門楣已經變成一家政府機構,門禁森嚴,已不再是當年歡聲笑語的童趣天地。那時,家人來中山公園接我放學,幼稚園有「校車」接送。那時候沒有汽車,是有棚的腳踏三輪車,一車可以坐8個小朋友。但是家人們很願意親自來接我,因為可以去「來今雨軒」,於是這個茶樓也成了我這個三四歲的小孩子常常去的地方。

童年的我對茶、點心、乾燒活魚,一點興趣都沒有,大人們遇到「舊雨新雨」,沒完沒了的話題我更沒興趣,我喜歡的是參天古柏下面的螞蟻窩,樹下飛來飛去的小雀、蜻蜓、蝴蝶……不覺日落,中山公園音樂堂的音樂會或者大戲就要開場,家人和朋友們搶着埋單,準有一個大人,追着我餵食,我唯一接受的是冬菜包子。冬菜包子是這裏的名點,也叫高樁包子,比一般包子高出三分之一,為的是多放餡料,每個包子有26個褶,就是正宗了。餡是四川冬菜和肉末,既是江南口味,想來不應該是冬菜,應該是梅乾菜,口味鹹中帶甜,南方人喜歡,就這一味,吸引了住在北京的江南人士,連紹興的魯迅都是常客。

「來今雨軒」曾經聚集了不少當年北京的名人雅士,說出名姓個個如雷貫耳,記下不少風流雅事和革命業跡,名字雖然古色古香,故事卻是紅色經典。現今,「來今雨軒」依然是熱點,很多遊園人都要去坐一坐。茶資不便宜,冬菜包子8元一個,是市面的幾倍價錢,「來今雨軒」也是中山公園的網紅,掃碼下單,包子直接快遞到家,可惜來不了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