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時期的冰心和魯迅。 作者供圖

連盈慧

現在從事文藝美術戲曲界的,大都採用父母為他們取定的名字,很少如上世紀之前用到自己所謂的筆名和藝名了。作家中如原名李芾甘的巴金,謝婉瑩的冰心和周樹人的魯迅便是筆名;就算畫家齊白石、林風眠刻記在身份上的儘管還是實名,肯定最先也不是取自父母;尤其是本名張正權的張大千,政治意味便濃過藝術味;戲劇界梅蘭芳、蓋叫天、李多奎名字帶姓,一看也知是藝名。

戲人更需要藝名,如梅蘭芳以原名梅瀾演花旦,給人帶來的想像就不夠豐富了;粵劇小生花旦的藝名更有廣東熱鬧色彩,任劍輝的英氣,芳艷芬的芬芳,其名已如大鑼大鼓般響徹耳邊。

畫家名字則沉鬱中見詩意;作家文人則浪漫而言志,香港寫作界一人慣擁多個筆名,每個筆名都帶有不同地盤場景含意;有時甲報作家因乙報拉角而改筆名者有之,男作家湊趣寫女性文章改用女性筆名者亦有之;有些多產作家甚至化身孫悟空,筆名多到人家問起自己都記不起,這種上世紀獨有熱鬧情況,自從今日專欄作者流行愛署真實姓名之後已少見了。

香港作家之所以筆名多,始於上世紀大多報刊副刊內容時興多元化而起,武俠小說、言情小說和怪論,紅作家稿約寫齊三味不同風格內容文章的話,同版內一個筆名,讀者豈不奇怪,而且讀來也不自然,於是就有3個不同風格的筆名。

其中3位名家的筆名還暗藏密碼,他本人如果不知則可說來自天意,本人有意,讀者便未必知道了。

哪三大家呢?首推以史德名字寫言情小說真名高雄的「三蘇」,雄至蘇洵蘇軾蘇轍三父子的才華並收,還不是稿壇教父?

其次是倪匡,拆字「人兒半個王國」已了不起,本來倪匡諧音嵇康亦係不羈才子;加以莎士比亞之「莎翁」,與「三蘇」還不並列叮噹馬頭?

至於原名黃湛森之黃霑,他自己便已承認崇拜曹雪芹,才改名為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