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鷗の港」公共藝術裝置正在海運大廈露天廣場沿維港岸邊展出。
◆日本藝術家木村崇人。
◆這是「風向儀系列」首次在日本以外展出。

自香港與內地復常通關以來,便迎來了無數旅客打卡香港的新舊景點。海港城作為不能忽略的一大必到之處,公共藝術更是隨處可見。是次,60隻「海鷗」專程由日本飛到香港,並暫居海港城。著名日本藝術家木村崇人創作的「海鷗の港」公共藝術裝置正在海運大廈露天廣場沿維港岸邊展出。除此之外,海港城亦有其他世界各地藝術家呈獻的作品供路人欣賞。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胡茜 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今次是木村崇人第一次在香港展出藝術作品,同時亦是首次在日本以外展出其標誌性「風向儀系列」(Kazamidori)。這個系列自2010年起成為「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常駐展品,一直備受當地居民及遊客喜愛。60隻1比1大的海鷗整齊地排列在維多利亞港海傍,隨着海風的吹拂擺動身體,為繁忙的鬧市帶來一抹大自然的恬靜,讓人一邊享受風光旖旎的景色,一邊感受藝術與自然的互動。海鷗隨風搖擺的俏皮模樣,再加上海天一色的維港美景,必成為最新藝術打卡熱點。

日本藝術家木村崇人擅長以「與地球玩耍」為主題去創作,將大自然的力量轉化成實驗性的藝術裝置。他認為人們認知的常識與實際的科學現象存在落差,並希望透過作品讓觀眾親自發現並體驗這種落差。

日本瀨戶景致首現香港

「海鷗の港」是木村崇人的經典「風向儀系列」(Kazamidori)的新作品,它不單是一件公共藝術裝置,亦是一個讓人與大自然互動的裝置。他分享道「風向儀系列」的設計靈感來自他偶然遇見的海鷗群,當時牠們整齊地排列在岸邊,但當有海風的轉變,牠們就會一致地改變站立方向,呈現出令人嘖嘖稱奇的大自然奇觀。他感嘆海鷗懂得迎面向風來減低阻力,並隨即明白到古人爲何會以鳥的形狀為藍本製作風向儀。

今次作品中的60隻海鷗立板印有黑尾鷗圖案,正如現實世界的海鷗群般,會隨着海風左右擺動。「當你發現箇中原因,便會為古人的觀察力而驚嘆。原來日常使用到的工具,其形狀能反映人類智慧的果實。」—木村崇人。

木村崇人擅長以混合媒介及行為藝術創作,他設計出一系列以「與地球玩耍」(Playing with the Earth)為主題的藝術作品,運用視覺方式來呈現無形的自然元素,例如風和陽光,讓觀眾「看見不可見」,與大自然互動。透過海鷗造型的風向儀,他使風的形態變得可見,讓人們透過藝術感受大自然的力量。

首次在香港呈現日本瀨戶內的優美景致「風向儀系列」的海鷗作品曾在多個藝術展覽展出,包括「越後妻有里山現代美術館」的「水之博覽會」和愛知縣的國際藝術節「愛知三年展」等等。當中最為人熟悉的必定是「海鷗停車場」,它由2010年起就納入成為「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常駐展品。一隊隊海鷗整齊排列在女木島的防波堤上,組成富獨特性的藝術裝置,吸引不少遊人和藝術愛好者專程前往島上一睹其風采。木村崇人的其他作品同樣以扣人心弦的方式探索人與自然的關係,包括「木漏れ日企劃」(Komorebi Project)、「成為白雲的一天」(A Day to Become Cloud)以及「玩轉地球的陀螺」(Gyro for Playing with Earth),讓人們與大自然以藝術方式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