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香港中華文化藝術推廣基金主席 李秀恒
頂箱櫃又被稱為「四件櫃」或「頂豎櫃」,在傳統中式傢具中屬於「大器晚成」,明後期才出現,於清代到達鼎盛期,但由於體型碩大、用料講究,為倉儲傢具類中最大體型,迅速風靡於達官顯貴的家中,成為古典傢具中的重量級精品。
明式頂箱立櫃多為黃花梨製作,外表簡約大方,之所以又被叫四件櫃,是因為一對兩組大櫃分別都可分為上部小櫃與下方的立櫃,共計四件,相組合之後造型端莊大氣,容量可觀,頂箱的高度大概為立櫃的三分之一,常用於存放使用頻率較低的物品。頂箱櫃既可以成對組合擺放,中間放置小型傢具,如北京故宮養心殿後寢殿一般;也可參照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中國庭園,拆分開在空間的兩面牆相對陳設;部分「帶座四件櫃」甚或可以將頂櫃取下獨立置放,用途十分廣泛。
筆者藏有的一對「清初黃花梨頂箱櫃」,便是頂箱本身帶底座的設計,箱身較立櫃略細一圈,總高度227cm。頂櫃為書箱制式,置於主櫃頂部且可取下,並直接移至炕上作為炕櫃使用,或獨立放置在地上,此種設計珍罕至極。而由於其可以分開使用的特性,故容易被人拆開使用而與主櫃失散,傳世品極少。
另外,筆者亦收藏了一對「明末清初黃花梨頂箱櫃」,體型更為碩大,高達271.5cm。此對大櫃採用方角設計,四面平式,兩扇門均為對開兩門,門板心採用獨板黃花梨,盡顯奢華。頂箱內設一層屜板;主櫃則分為上下三層,分別為屜板、抽屜架連抽屜及櫃膛連蓋板,櫃膛內有悶倉。除金屬部分外整體光素無雕琢,以黃花梨本身的紋理及色澤為最主要的藝術體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