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漢源

傳統電視頻道,是把每一個電視節目或每一場體育賽事,根據他們的編排次序而定下時間,讓觀眾跟着電視台的時間表,限時限刻去收看;但時移世易,新一代的年輕觀眾已非是靠「電視撈飯」長大,而是由互聯網、社交媒體等平台陪同成長的新一代,屬於現今網絡的「原居民」。事實上在普羅大眾接觸了互聯網後,他們觀賞節目、體育賽事的方式就開始改變,不少人已經放棄電視、廣播等傳統作為接收資訊唯一渠道,尤其是這一代年輕人,當中尤以「Z世代」(指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出生,與數碼網絡共同成長的一群)最為代表,他們由一出生開始便與「移動終端」(手機、平板電腦、手提電腦)密不可分,無論他們去到什麼地方,手機或電腦也在身旁,反觀現在被定義為「老一輩」的一群,他們從小接觸的就是電視廣播,因此在年輕人對着手機觀看節目、賽事、吸收資訊的同時,年長者就對着電視,觀看節目、賽事、吸收資訊。筆者曾經在歐洲出席一次研討會,席間指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當時一個家庭成員,4個人坐在長沙發一同觀看電視,因為是在同樣的地方吸收着同樣的資訊,自然易於分享,也更多交流;但目前很多家庭的4個家庭成員,很多都在自己的空間看着手機,就算一齊坐在廳中,也是各自拿着不同的「移動終端」,就看自己選擇的內容,縱使在同一空間,但因接收的資訊不一樣,很難分享,也不會彼此就接收到的資訊溝通。該次研討會的討論是:如何可以讓家庭成員再次坐回沙發上一同收看電視呢?我想這可能很困難了。

在美國及中國內地,傳統電視已經沒落或式微了一段日子,而香港電視人遲早也不得不面對,我們該如何去轉型、改革,去面對這個時代科技轉變?美國很多傳統電視頻道已經加入串流媒體平台,串流媒體優點比較多,自由度高,只要有網絡觀眾就可以隨時收睇;其次就是選擇多,如果同一時間有多場賽事,觀眾可以自己選擇收看自己喜歡的賽事,例如奧運會,觀眾不需要被安排收看指定賽事,可以自己選擇收看游泳、田徑、體操…… 無論什麼賽事都可以「百貨應百客」,正如世界盃,觀眾球迷甚至可以選擇猶如坐在龍門後面觀看的角度,實在吸引!

「串流媒體」平台是一個「小盒子」,他透過流動網絡連接指定伺服器(Server),再選擇自己喜歡的節目收睇,其實串流也有缺點,包括直播時會延遲40至50秒,另外亦因為透過網絡傳送,有時畫面質素並不理想,對比傳統電視大約延遲4至6秒,如果家中兩人一人在房間以串流收睇世界盃足球,另一人用電視收看,前者會在後者為入球歡呼大概幾十秒後才會看到入球一刻。

傳統電視的其他好處還有畫面質素高,屏幕夠大夠清,收看時更具現場感,這些都仍然是優勢。我們作為電視媒體製作人,始終(Content is king內容就是王),只要我們做好節目內容,包裝好每一個體育節目,我相信不愁沒有觀眾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