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科技學院小麥遺傳改良研究中心主任歐行奇教授目前也在新鄉市輝縣的麥田裏密切觀察小麥的長勢。香港文匯報記者注意到,他所監測的那片麥田,麥子都已經變黃,雖然略有傾伏,但並未有發芽和發霉的現象。歐行奇表示,這片麥地所用的品種是經過改良可以抗穗發芽的。

據歐行奇的觀察,隨着地球暖化造成的極端天氣增多,農作物生長的不確定性增加。「去年冬季斷崖式降溫,江蘇安徽不少農作物被凍死。今年春季三月份很長一段時間的低溫,不少品種的出穗率出現了明顯下降。這一階段,颳大風下大雨,導致麥子倒伏發芽,不僅影響產量,還影響品質。」

歐行奇還表示,隨着整體氣溫的升高,小麥的成熟期相較於之前明顯提前了。在歐行奇看來,應對極端氣候要靠好的品種。「除了要抗各種病蟲害之外,倒春寒來了要抗倒春寒,乾熱風來了要抗乾熱風,這就需要在品種改良上下功夫,培育抗災能力強的品種。從根本上做到未雨綢繆,以應對這種天然氣候災害,盡量把損失降到最低。」

須強化農田水利設施建設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農產品貿易與政策研究室主任胡冰川表示,「病蟲害」「乾熱風」「爛場雨」等都是對農作物影響較大的常見自然災害。「乾熱風」通常出現在小麥灌漿期,由於溫度升高濕度下降且伴有風力,根系吸水不及,往往導致小麥灌漿不足,秕粒嚴重甚至枯萎死亡。我國華北、西北和黃淮地區春末夏初期間都有出現。

「隨着溫度的升高,各種病蟲害併發,『乾熱風』『病蟲害』等可以通過田間管理等技術手段去解決。相對來說,『爛場雨』出現在成熟收穫期,影響最大,會造成小麥倒伏、落粒,或發芽、霉變。此輪陰雨天氣影響了河南小麥機收進度,也會導致沒有成熟的小麥灌漿不充分,影響品質和產量。」胡冰川說。

「河南夏糧產量佔全國夏糧總產量四分之一,若河南遭遇大面積全域性質的災害,勢必影響全球小麥和糧食價格,而小麥前期價格仍然在下降。」胡冰川同時指出,「農業生產的災害損失,實際上與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和應災能力有很大關係。」胡冰川稱,過去由於防護水平和能力有限,所以受災面積比較大。近年來,經過農田水利等方面能力建設的投入,應災能力變強了,過去20年全國農作物成災面積不斷下降,豐收面積越來越大。 ◆香港文匯報記者劉蕊、任芳頡 河南、北京連線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