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 慧

互聯網時代,資訊傳遞越來越便捷,而一些失實或者觀點有失偏頗的資訊往往也更容易通過網絡被廣泛傳播,對當事人或者事件的走向造成嚴重影響。

當今國際國內經濟形勢錯綜複雜,經過3年新冠疫情的衝擊,以及中美經貿摩擦等多重挑戰,許多企業的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而一些不負責任的所謂「自媒體」,以穿鑿附會亦真亦假的信息吸引眼球流量,博取流量,卻也足以令企業經營受到嚴重干擾,引發負面的社會影響。

近來祥祺集團在香港多個重要物業被接管,引發各界廣泛關注。祥祺集團發布聲明,稱部分土地和寫字樓物業的股權正在洽談轉讓中。據祥祺集團稱,集團負債率不到60%,在當前嚴峻的營商環境下,這樣負債率的企業本屬於健康運營狀態。

但現實情況是,儘管距離招售投標截止日期仍有數月,網絡上已經四處流傳着該集團出現嚴重資金問題的文章,更將集團主席陳紅天過往在公開活動中的一些言論加以渲染,斷章取義。當事人不勝其擾,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就企業的經營狀況發出聲明,並呼籲社會各界理性看待企業輕度斷貸問題,讓企業可以將更多的精力用於企業經營,而不是因各方的非理性因素令企業陷入不必要的困境。

數年前,深圳地產業界曾因為網絡上一份「預警名單」的流傳,涉及的10多家企業正常經營受到干擾,本來要放款的銀行不敢放款,年底急需資金周轉的企業因此遭受重大損失,企業家只得報警了事,並召開發布會澄清相關傳聞。

當前,互聯網早已成為當今人們社交和獲取信息的重要載體,但虛擬網絡並非法外之地,網絡也應遵循相應的社會規範,更不能凌駕於法律之上,甚至進行「網絡審判」。各界希望網信部門加快整治網絡空間,規範自媒體和平台行為,改善網絡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