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奇尼尼(左)和策展人Tobias Berger。
◆《天野》
◆《無懼深度》
◆《觀察者》

大館當代美術館近日舉辦大型夏季展覽「 希望 」,展出澳洲著名藝術家帕翠西亞·皮奇尼尼 (Patricia Piccinini )的雕塑、繪畫及流動影像作品。皮奇尼尼以超寫實主義雕塑著名,她的雕塑形象通常有着人形比例與充滿感染力的豐富表情,卻伸出非人類的四肢、長着鱗鰭和翅膀,既有惹人喜愛之處,卻又怪誕離奇,耐人尋味 。這位澳洲藝術家巧施獨門技藝,將陌生與熟悉結合,孕育出一隻隻怪異生物,它們以令人不安的凝視,直觀我們靈魂深處,叩問人類試圖干預自然會帶來何種難測後果。

「希望 」是皮奇尼尼的香港首展,展品分布於賽馬會藝方各個展廳。展覽呈獻了逾 50 件富有精妙細節和高超想像力的作品,創作範疇涵蓋不同媒介,除雕塑作品外還包括繪畫、流動影像。甫入展廳映入眼簾的是雕塑《觀察者》,一個小男孩跪在由十八張椅子疊起來的椅堆頂端,進退維谷,卻毫無怯意。皮奇尼尼說:「 這個看起來有些危險的小男孩,代表的也許是我們的後代,椅堆則代表着我們為後世留下的一切,當後代審視我們的所作所為時,他們是怎樣的感受?我們所留下的一切,又對他們造成什麼影響?希望觀眾可以透過這一雕塑去思考這些問題。」另一件雕塑《無懼深度》將母愛與環境關懷兩大主題融合在一起,一隻以澳洲駝背海豚為藍本的人形混種生物懷抱着一個女孩,這女孩正是以皮奇尼尼的女兒為原型。雕塑呼籲關注瀕危物種的脆弱性,亦提醒觀眾,澳洲駝背海豚也和我們一樣,有着複雜緊密的家庭關係。

另一件巨大的沉浸式裝置《天野》(Celestial Field),由4,500株分別從地板上豎起及從天花板垂下的花莖組成,但細看這些白色膠花,便會發現其與白化珊瑚、食蟲植物,甚至是子宮、卵巢類似,藝術家希望觀眾將這裏幻想成一個器官農場,如同栽種農作物一般,培育出用以移植的人體器官,暗示科技的奇跡與悲哀,藉而叩問何謂進步的本質。

皮奇尼尼表示自己對於「人工自然」十分着迷,她想像出各種令人嘆服而又有些困惑的混種生物,這些「嵌合體」暗含着她對科學進步的希冀和焦慮,但她也想像與這些需要愛、關懷和同理心的生物一起生活,如同人類對其他共同存在於地球上的生物所表現出的愛與關懷。因此,觀眾不僅會在今次展覽中看到藝術家的壯觀視野,還可藉此深入思考關於進步、科學和技術,以及關懷倫理學的大哉問。

「希望—— 帕翠西亞·皮奇尼尼 」策展人Tobias Berger也表示:「皮奇尼尼的作品挑戰了我們對生物學一些先入為主的觀念,迫使我們直面基因實驗、科技、藝術,甚至人類本身的局限。『希望』以藝術方式對這些問題作出回應—— 但比起提供答案,藝術家還對當今世界科學、技術、進步的發展狀況,提出了更多問題。」

展覽期間,大館當代美術館還舉辦各類公眾活動和教育活動,深入探討皮奇尼尼作品所提出的深層次主題。其中包括帕翠西亞·皮奇尼尼與Tobias Berger的對談、由藝術家選出一系列電影放映的「帕翠西亞·皮奇尼尼之選」,以及一系列工作坊、導賞和家庭日活動。◆文、攝:黃依江

展覽:「希望——帕翠西亞·皮奇尼尼」

展期:即日起至9月3日

時間:周二至周日 上午11時至晚上7時

現場:HK$70 (成人)/HK$60 ( 優惠)

網上:HK$60 (成人)/ HK$50 ( 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