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獅子山隧道原有的收費亭被黑布遮蓋,貼上「易通行繳費,不用停車」字眼提示。 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木又 攝
◆ 電單車司機陳先生 香港文匯報 記者郭木又 攝
◆ 的士司機黃先生 香港文匯報 記者張弦 攝

貨車司機:感應器有待改善 首日最少46949架次車輛通過

不停車繳費服務 「易通行」由昨日凌晨5時起擴展至獅子山隧道,行經車輛不需再停車繳費。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下午到現場直擊發現,獅子山隧道的車流大致暢順,只間中有部分車輛慢駛導致小車龍。有私家車司機讚過隧道沒有阻滯,認為「易通行」可縮短行車時間。有貨車司機直言,節省排隊繳費的時間可多送點貨物,惟曾試過未收到扣錢的信息,認為感應器有待改善。運輸署數字顯示,昨日截至傍晚6時,共有46,949架次車輛通過獅子山隧道。運輸署署長羅淑佩指出,今日的繁忙時段才是真正考驗,但相信隨着駕駛者熟習「易通行」,可提升該獅子山隧道的車速。◆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弦

獅子山隧道昨日開始實施「易通行」,獅子山隧道收費感應器「龍門架」安裝在隧道近沙田出入口的龍門架,道路兩旁會標示通知已進入收費區。「易通行」實施前,隧道收費廣場往沙田方向有6條行車線,包括兩條自助收費亭及4個人手收費亭,昨日起全部取消,行車線則減至3條,慢線改為巴士線。

至於往九龍方向,則由兩條自助收費亭和5個人手收費亭減至3條行車線,上下午時段的巴士專線維持不變。

香港文匯報記者於下午1時在獅子山隧道沙田位置觀察,現場所見,原有的收費亭已全部被黑布遮蓋,並貼上「易通行繳費,不用停車」的提示字眼。現場有工作人員駐守,亦有警車在場戒備。司機經過收費廣場時不需再停車繳費,往九龍和沙田方向的行車均大致暢順,但仍然有司機駛至收費亭前慢駛,隨後車輛因此需減速而一度出現小車龍,工作人員即時上前示意司機繼續行車。

羅淑佩於凌晨到現場視察並聽取最新匯報。她其後在個人社交網站表示,今日的繁忙時段才是真正考驗,她早前亦估計新措施不會大幅改善獅子山隧道繁忙時間的擠塞情況,但相信隨着駕駛者熟習「易通行」,可提升該隧道的車速。

經獅子山隧道往觀塘方向的的士司機黃先生表示,整個過程非常順暢、沒有阻滯,並指之前行過實施「易通行」的兩條隧道都沒有問題。他表示,現時隧道有封閉個別通道,只留下幾條通道給司機通行適應,相信通道全開後行車會更暢順,但認為獅子山隧道往沙田方向實施「易通行」情況良好,今天工作日往觀塘方向或有阻滯,「因車流量大,屆時要看有沒有交通職員在場指揮。」

司機讚縮減停車繳費時間

陳先生昨日開電單車試行獅子山隧道往九龍方向的「易通行」服務,他形容過程非常暢順,惟途中亦有看到部分車輛駛過收費亭時會慢駛,感覺有點猶豫,猜測他們可能是第一次利用「易通行」過隧道,想慢駛了解情況。他認為實施「易通行」服務非常好,因可縮減司機停車繳費的時間,令通行時間大大提升,「之前一個人停下來繳費要用約一兩分鐘,十個人便需要耽誤10分鐘至20分鐘,現時省略了這個步驟的時間,開車去其他地方可以更加快。」

前往九龍的貨車司機蔣先生表示,之前幾次駛經有實施「易通行」不停車繳費服務的隧道,惟昨日忘記了獅子山隧道亦已實施,還打算拿出現金支付,直至到達隧道出入口,看到其他車輛直接通行和指示才想起。

他認為,有「易通行」下比之前方便,可節省下排隊繳費的時間多送貨物,但亦指服務剛開始還未穩定,「之前駛經青沙公路和城門隧道,有一兩次未收到扣錢的信息,猜測或是感應器感應不良所致,這方面需要再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