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錦良 全國人大代表 教聯會主席

國家主席習近平給參與「澳門科學一號」衛星研製的澳門科技大學師生代表回信,親切勉勵與真誠期待之情,不僅鼓舞澳門師生和社會各界,同時也對香港社會尤其是教育界產生激勵。國家對港澳青少年成長以及教育事業一直關懷備至、寄予厚望,香港教育工作者與澳門同工都記憶猶新、感受深刻。科教興國的理念,以及國家實施的各項發展戰略,為港澳締造廣闊發展空間,港澳教育界同工與學生同樣需要把握機遇、不斷奮進,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澳門科學一號」衛星是內地和澳門合作研製的首顆空間科學衛星,用於地球磁場探測和研究。參與衛星研製的澳門科技大學師生代表給習近平主席寫信,匯報衛星成功發射的喜訊和參與研製工作的感受,表達積極參與祖國科研建設的願望和決心。對於這種熱情與擔當,習近平主席給予充分肯定並高度讚揚。回信中說,「從字裏行間,我感受到了你們投身國家科技事業和航天強國建設的熱情與擔當」。青少年是民族復興大業的未來接班人,作為教育工作者,不僅要傳授知識和技能,更要秉承專業精神,使學生增進自身價值,與對國家未來的使命感和擔當精神結合起來。

培育青少年的責任感與承擔

教育的根本在「立德樹人」。如何使青少年將自己的未來與國家命運結合起來,成為有熱情和責任擔當的建設者?在這方面,香港的國民教育承擔了大量載荷,包括歷史文化教育、國情教育、愛國教育、基本法和國家安全教育等多方面。在「一國兩制」下,學校應啟發並引導青少年了解更多中國歷史文化,從中汲取養分,養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育對家庭和社會的責任感與承擔,形成民族自豪感與國家認同。

國家建設發展邁向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新征程,為港澳各項發展創造了契機。正如習近平主席在回信中指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為澳門高校、澳門科技工作者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澳門如此,香港又何嘗不是這樣?科教興國以及國家實施的各項發展戰略,諸如「十四五」規劃、大灣區建設、「一帶一路」倡議,給香港社會,包括教育界和青少年未來發展創造了廣闊空間,港澳教育界同工與學生同樣需要珍惜、不斷奮進,快馬加鞭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深化香港與內地教育界的聯繫

香港的高校是科研實力的聚集點。根據京港學術交流中心的資料,目前本港共有16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夥伴實驗室、6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居港的中國科學院香港院士和外籍院士共34位、中國工程院香港院士和外籍院士12位。據悉,國家在試點基礎上,對國家科技計劃直接資助港澳科研活動作出總體制度安排。近年,香港著名大學陸續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建立分校,不僅壯大自身實力,也為國家建設發展作出貢獻。

在基礎教育方面,政府持續推進姊妹學校計劃,建設香港與內地學校交流平台。根據教育局資料,兩地至今締結超過2,300對姊妹學校,其中粵港締結佔了近半。為了促進教師了解國家最新發展,不久前首個新入職教師內地學習團前往華南師範大學,進行為期四天的考察交流,約100位中學、小學及特殊學校的新入職教師參與。隨後,香港中小學校長領導研習班在北京開班。兩地教育交流合作又跨上新台階。

剛結束澳門之行的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早前也在香港考察,學校教育是其中重點之一。在澳門,他造訪了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和澳門旅遊學院;在香港,他造訪了香港大學,與師生代表座談,也考察了各區中小學。這體現中央政府對港澳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關懷,體現對港澳教育事業的關注與期待。從習近平主席給澳門科技大學師生代表的回信,可以了解到教育工作者培養新一代成長,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