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下獨酌》詩中,李白邀請月亮共飲,凸顯他當時的孤獨苦悶之情。圖為城市中拍攝的月亮。 資料圖片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李白於唐朝天寶年間奉詔入長安,出任翰林供奉,他原以為可以一展抱負,其後卻因受權貴排擠而漸為玄宗疏遠,於是狂歌痛飲,藉以排解胸中鬱悶。《月下獨酌》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寫成。

詩歌首二句「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點出李白獨自飲酒,無人相伴的處境。「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寫他忽發奇想,舉杯邀請月亮和身影共飲,以消解孤獨苦悶之情。「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寫雖有月和影相伴,但月亮畢竟不會飲酒,影子也徒然跟隨身體而動,故情感又復歸孤獨。「暫伴月將影」至「醉後各分散」寫月、影雖不解飲,但暫時與它們一同行樂,以不負春日良辰。

李白於是高歌,月亮也好像聽到歌聲而徘徊起舞;他又忽然興起,舞起劍來,因酒醉而令身影變得散亂。未醉時是「醒時同交歡」,與月、影共樂,已醉後則是「醉後各分散」。這部分前面是寫與月、影同歌共舞之歡愉,「醉後各分散」一句則寫醉後復歸與月和影分離,流露出依然孤獨之傷嘆。最後兩句「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寫雖然醉後與月、影分離,但卻可以相約在遙遠的銀河,共續無情之遊,流露出李白能夠自我紓解、不為現實所困的高情遠致。

本詩是以悲己之獨,喜成三人,悲月之不解飲,喜月影隨歌伴舞而又轉入悲,終以喜結的情感布置,構成全篇,這悲、喜、悲、喜的情感轉折,都圍繞着題目的「獨」字着筆,但李白卻不為此「獨」所囿,最終得到解脫。

除了孤獨之外,此詩也流露了李白對酒和月的一貫鍾愛。李白的詩歌,不乏酒與月的蹤影,如「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遊洞庭湖五首·其二》),「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裏」(《把酒問月》),「勸君莫拒杯……明月窺金罍」(《對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將進酒》)。李白與朋友共聚時,無酒不歡;與朋友惜別時,亦常常借酒遣懷;在李白沒有朋友相伴時,酒和月作為其知己好友的角色就尤其重要。

賞析由不同的專家、學者撰寫,教育局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