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以養吾之神,湛一以養吾之慮,沉警以養吾之識,剛大以養吾之志,果斷以養吾之才,凝重以養吾之氣,寬裕以養吾之量,嚴冷以養吾之操。

(《格言聯璧·存養類》)

以上格言啟發我們要多角度培養個人素質,涵蓋神、慮、識、志、才、氣、量、操等八項,當中又可歸納為四對,即:精神思慮、膽識意志、才能氣質、器量節操。

在中國古代各家思想中,道家最懂得保養精神。老子《道德經》說:「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形神相合,身心不離,是修養的最高境界。

「抱一」的思想,《道德經》再加以發揮:「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現代人飽受生活壓力,不少人練習瑜伽或其他東方形神鍛煉法,為的正是求身心的安寧與和諧。

膽識與意志力,是成大事者必備的個人素質,古今皆然。提起儒生,人們想到的每每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其實這樣的認識不全面。儒家的開創者孔夫子,便是一個能文能武,精於駕駛馬車與射箭的堂堂男子漢。這兩項運動被納入儒家「六藝」中,旨在培養讀書人的剛勇之志,否則「儒」變成「懦」,便既非孔子本意,又不適合現代社會需求了。

識與志較為內在和抽象,把它外化並具體化,則顯現為才能與氣質。沒有堅強的意志力,便沒有果斷的才能;然而,過於剛斷勇猛,也容易流於衝動和魯莽,因此「凝重」便十分必要了。孟子說:「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此浩然之氣本乎道義,充塞於天地間。孟子此言雖遠隔千年,至今讀之仍覺凜凜風生。

俗語說:「宰相肚裏能撐船。」縱然你膽識才氣超群,要是沒有容人之量,也是成不得大事的,為什麼呢?因為大事不是單憑一己之力便能完成的,沒有容人之量,缺乏團隊協作精神,不可能成就一番事業。

至於節操則屬自家的事。古人喜好以松柏比喻節操高尚者,以其歷霜雪而常青,而松、竹、梅又合稱「歲寒三友」。前人吟詠梅花的詩甚多,當中有句:「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誠為勵志金言。

施仲謀(香港教育大學中國語言學系教授)、李敬邦(香港教育大學中國語言學系高級研究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