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經濟學家 宋清輝

現代化的定義是什麼?如何實現現代化?對於不同國家和地區而言,答案是不一樣的,執政黨的宗旨、服務對象、理念等方面的差異,使得各地的經濟發展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譬如有些國家看起來經濟向好,但其貧富差距極大,絕大部分財富被極少數人掌握;有些國家雖然看起來經濟薄弱,但貧富差距較小、生活壓力小,人們普遍自認為幸福。由於政體不同、社會性質不同,如果中國按照發達國家、西方國家現代化的路徑「依葫蘆畫瓢」,必然又會走大量的彎路。實現現代化,我們必須結合自身實際走自己的現代化道路,也就是中國式現代化。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能像中國共產黨這樣,以人民為中心,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宗旨的執政黨在全世界寥寥無幾,因此中國的發展經驗、成功經驗在全球一部分國家和地區可能難以完全複製。持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根本保證,中國式現代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針對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等問題,努力通過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等舉措實現,進而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正確處理增長和分配關係,進一步實現共同富裕。什麼是共同富裕?有的人對此存在偏差的理解,他們認為共同富裕應該是人人都有錢,應該將那些富豪們的財產平攤到所有人的手中。有困難戶在扶貧工作中,曾指責黨員幹部不懂扶貧,他們認為教技術、教方法、找渠道等措施,還不如直接發錢富得快。這種情況在國外也普遍存在,因為貧富差距大,有低收入人群從不認為收入低是因為自己好吃懶做,單純認為是社會的不公平,等着政府的每月接濟款度日。

共同富裕並非直接發錢

共同富裕不是所有人都有錢,而是所有人都有公平的機會,並通過勞動換取報酬,實現多勞多得。而中國實行的就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所有制形式,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一方面通過堅持社會主義制度,促進機會公平,另一方面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調動勤勞致富積極性。通過這種體制,中國在改革開放後迎來了飛速發展,創造了諸多奇跡。因此共同富裕、先富帶動後富,指的不是將先富起來者的財產直接轉移給未富之人,而是傳授成熟的經驗、創造新的機會、引導更多的奮鬥者。

但是,要真正實現現代化,不僅要國內做到共同富裕,還要幫助世界各國奔向共同富裕,做到這一點,又需要進一步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發揮出中國式現代化的力量,並在中國已有發展成就基礎上與世界分享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經驗。

總體而言,「發展」、「奮鬥」、「開放」六個字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精髓,同時也展現了現代化的另一幅圖景,為那些正在致力於努力實現現代化的發展中國家探索出了一條全新的發展道路。

中國式現代化具三大特徵

中國式現代化是「發展」的現代化。具體來看有三大明顯的特徵,首先是我們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持續提升科技、提高生產力,優化生產效率、提升產品質量;其次是持續培養和引入人才,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提升人才優勢;最後是持續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創新力度,面對各種風險調整都能迎難而上,並能夠最終化解各類風險、取得優秀成績。

中國式現代化也是「奮鬥」的現代化。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奮鬥下,中國綜合國力近年來不斷提升,國際話語權不斷加強,國際地位得到世界各國的尊重。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逐漸恢復人間煙火味的國內市場映照出中國經濟已經回到正軌,將繼續為世界經濟的穩定、下一步的發展做好鋪墊。

中國式現代化更是「開放」的現代化。近年來,隨着結構性供給側改革、國內國際雙循環等重點工作推進,有效提高中國社會生產力,充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拉動中國消費內需,使得中國在世界經濟還處於迷霧狀態中逆勢上行。市場逐漸復甦、國內消費熱烈、進出口規模不斷增加等,此舉將會為世界各國創造諸多發展機會,有就業機會,也有產業機會,還有戰略機會,各種機會的疊加將助力共同富裕在世界版圖上「開花結果」。

作者為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著有《強國提速》。本欄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