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梓敬 立法會議員

隨着經濟復常,本港已加大力度發展,但人才短缺問題受到社會關注。政府日前宣布擴大「人才清單」,涵蓋的專業由原來的13項增至51項,涉及9個行業,並即時應用於「優秀人才入境計劃」、「一般就業政策」和「輸入內地人才計劃」,相信能吸引更多高質素人才來港,有助提升本港的競爭力。

過去「人才清單」無疑太專太窄,能吸納的人數確是過少,存在不少改善的空間。截至2021年底,「一般就業政策」累計引才1.38萬人,2006年推出的「優才計劃」至今引才人數不足1萬;2003年推出的「輸入內地人才計劃」,雖然招納的人數較多,但年均引才也不多於1萬。造成以上結果的其中一個原因,是招才門檻高,以致其他地方專才未能為香港經濟作出更大貢獻,加上疫情襲港,香港勞動人口大減14萬。故此,引才政策有必要進一步拆牆鬆綁,始能緩解人才不足、窒礙發展的問題。

新的「人才清單」針對人手短缺特別嚴重的醫療服務業和發展及建造業,分別新增了13項及11項專業工種。本港一直面對醫療人手不足、病人看病難的問題。特區政府近年雖向海外醫護招手,但新聘的數量遠遠不及人才流失,至今問題仍然嚴峻。現在大力放寬人才輸入,普羅市民將可受惠。另一方面,香港建造行業現時缺少約一成人才,人手不足不但會耽誤基建發展,還可能令建築成本上升,況且未來拓地建屋需求增加,「北部都會區」和交椅洲人工島等大型工程所需的人才數目也是空前的,引入外地人才是確保工程進度的最有效方法。

今次擴大「人才清單」並非犧牲本地勞工的就業機會和利益。特區政府已解釋,「人才清單」與各專業的註冊條件無關,例如醫護仍是要通過考試和實習才能於香港註冊及執業。擴大「人才清單」只是為專才來港服務、紓緩人手不足提供便利,政府對專業資格、專業質素嚴格把關,擴大「人才清單」並不意味本地勞動力市場「中門大開」,更不會出現降低本港專業質素的問題。

然而,政府的人力政策須以培育本地人才為主,引入外來人才為輔。有了豐富的人才庫,就能滿足社會不斷向前發展的需要。吸引外援是對本港的有益補充,但香港同時要加強培訓本地人才,特別是提升跨領域技能的職前及在職培訓,為年輕人提供更多機會和幫助,藉以提供提高競爭力及向上流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