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現在國內有很多劇目打「愛豆牌」(idol,網絡用語指偶像藝人),掘金「粉絲經濟」,袁鴻認為,明星也好,愛豆也好,流量也好,引流是需要的,但一部劇的製作人、出品人更應該從專業角度,選擇合適的演員。

「我見過一些流量明星演得很差,當時也公開罵過,後來被『公關』,要求我刪掉微博。問題不是出在這個明星身上,他的團隊和劇目製作團隊都有問題。當然也有一些明星演得特別好,或是在一場一場的演出過程中有進步。但如果劇方用明星,純粹是想乘着流量去捲錢,是去公然『割韭菜』,觀眾就不要去支持。」

於漢坤而言,戲劇作品與演員之間的關係是互相成就的,觀眾喜歡演員很正常,有支持的愛豆也很好,現在市場有往這個方向發展的趨勢。他相信觀眾也有自己的判斷力,走進劇場如果僅僅是為了愛豆,而作品本身不怎麼樣,至少不會重複去消費。

現在各行各業都在講「破圈」,被問及戲劇行業當如何破圈,漢坤回答,如果大家期待的破圈是做爆款,火到讓所有人都能關注到,這個是很困難的,對線下演藝來說幾乎不太可能;但如果破圈是指擴大圈層,吸引新觀眾,這種破圈就相對容易。真正的難點在於吸引到的新觀眾,後續該如何留存,這才是戲劇從業者要關注的核心,而不僅僅是破圈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