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大軍把「鷹獵」習俗傳到麗江。 作者供圖
◆拉市海。作者供圖

◆ 良心

麗江茶馬古道西線聯結了大理、昆明、普洱、西雙版納及藏區的主要線路,在麗江茶馬古道線路中佔有重要地位。西線的主線,是從麗江古城出發,經拉市海的海北、海南兩條分線,翻越蒙山,從蒙古哨下山,從七十二道彎鋪石古道進入龍蟠境內,由阿喜、魯南兩個渡口過金沙江進入藏區。另外還有兩條分線:一是從拉市海翻越鐵甲山到雄古,由此有兩個方向:九河、劍川、大理,或石鼓、維西、德欽;二是從魯南渡口,經龍蟠、新尚、長松坪、文海、束河達麗江古城。

拉市海位於麗江城西面10公里處的拉市壩中部。拉市海既非「市」,也非「海」。「拉市」為古納西語譯名,「拉」為荒壩,「市」為新,意為新的荒壩,可想而知昔日之荒涼。據考證,拉市海原為滇西北古地槽的一部分,中生代燕山運動時褶皺隆起成陸,至中新世成為一個準平原,隨着橫斷山脈造山運動的發展,到上新世末至更新世初,玉龍雪山下這個準平原又分割成三個相對高差在100米至200米的高原山間盆地 ,即拉市壩、麗江壩、七河壩。拉市壩是其中最高的壩子,壩中仍有一片水域,麗江是內陸地區,見面積稍大的湖便稱之為海,故便稱其拉市海。拉市海的來歷還有一個說法,據說300多年前拉市盆地還是一個林木葱蘢、草場廣闊、溪流平緩、野獸出沒的地方,是麗江大土司木老爺的狩獵場之一。傳說有一次,木老爺打獵來到這裏,發現了幾隻新來的孟加拉虎,大家驚呼「拉市局有妹」(納西語,有老虎的意思)。從此就有了「拉市」這個地名。

拉市海是一片高原湖泊,湖面海拔2,437米。如鏡的湖面倒映着玉龍雪山,雪山伴着清澈的溪水,溪水伴着茶馬古道,古道伴着納西村寨。從麗江古城前往藏區的茶馬古道就從拉市海中穿過,海邊有個叫「楞舊多」的山包,山包前的平地是當年的趕馬哥們打尖煮茶的地方。據說當年馬幫一隊隊從寨前走過,來來往往馱的都是稀罕物,看得寨裏人直眼饞。年輕人們一商量,也組織起一支馬幫去大理收購茶、鹽、布匹和粉絲,前往藏區出貨賺錢。拉市海一帶至今仍有保存較完好的茶馬古道遺址。

從拉市海海北、海南和海東都可沿茶馬古道到達蒙古哨,翻過蒙古哨抵達阿喜渡口或石鼓。幾條線路都在蒙古哨重合,在歷史上這條路曾是繁忙的茶馬古道。在麗江壩子和金沙江河谷之間,有許許多多大小山梁,屬於玉龍雪山的餘脈。這些山梁大多海拔3,000多米,山梁間起伏較緩,散落着許多美麗的大小村寨。這些地處金沙江和麗江壩子之間的山梁上,有利於觀測兩邊的軍事動向,可以設立軍用烽火台。蒙古哨就是這些大小山寨裏最特別的一個。到麗江觀光,有心人曾精彩描繪圖景:穿越茶馬古道尋訪香格里,朝聖玉龍雪山,面壁老君山,俯瞰金沙江,遙指石鼓城,觸摸蒙古哨,感受那份歷史的不可承受之重……

蒙古哨其實是一個烽火台,為戰爭、和平時期的一個信號台、驛站,現在只留下一堆高約兩米多的土堆。從形制上看,這是一座長寬各約一丈的碉樓,有現在兩層樓房高,一直到10多年前還有10米高。蒙古哨左北邊就是茶馬古道遺址,由於現代交通取代了古道,原來旅人馬匹接踵而至的古道已被廢弛,叢生荒草掩沒了這條曾經挑起過歷史重擔的古道,但順着古道遺蹟走下去,撥開荒草至今仍可清晰見到一路鋪設的石板。現在因沒有管理,風吹雨打,加上人為破壞,越來越難以辨認,已經成為香格里觀景台東面的一個歷史古蹟。香格里觀景台就在蒙古哨前方的高山山巔,當地人稱此地為「阮即紹當」,意為卸馬馱子的地方。在此可遠眺氣象萬千的今香格里景區。觀景台的石碑上刻寫着詹姆斯·希爾頓《消失地平線》上描寫香格里拉的一段話:香格里拉躺在一條長長的山谷中,一座座庭院讓人陶醉,山谷兩邊是寂靜而令人憂傷的小山,可它的最高點是世上神奇美麗的山峰。石碑最後強調:香格里拉已成為世人,尤其是海外遊客所嚮往的地方。

其實蒙古哨在《乾隆麗江府志》有確切記載:「蒙古哨:香格約內,府西三十里,通阿喜江路。」據《乾隆麗江府志》記載,香格約(約相當於現在的鄉,後又改設為里,「香格里」由此而來)境內就設有蒙古哨、迦莫哨、莫是哨、無住生吉哨等四哨。乾隆時期麗江縣境內共設有關哨29哨。原來哨兵為國家派遣把守,並發派口糧,有點類似於邊防兵,後因當地治安形勢穩定,才於順治十六年(1659年)裁革,哨兵變為哨民。

哨所是當時茶馬古道上重要的交通、軍事站點和信號站。歷史上金沙江邊一帶的茶馬古道經常受到藏區土匪的搶劫,為馬幫報警成為哨所重要事務。蒙古哨位置高,站在蒙古哨所頂上揮旗,下一個哨所——黃山哨那邊可看得見。蒙古哨旁邊有一個「格崩」村,納西語「格崩」意思為山梁子上面的村子。與此相對應,蒙古哨下面有個村子名為「蒙古」,納西語意思為下面山梁子上的村子。村民稱蒙古哨因這個村子得名。古時這兩個村的不少村民當過哨民,故村裏流傳着一些哨民的故事。有個故事傳說,大約是民國時期,村裏一個哨民在蒙古哨值哨時發現,山下金沙江邊的阿喜渡口那邊有土匪爬上山來,而此時恰巧山東面有一隊從麗江來的藏族馬幫過來。哨民因害怕驚動土匪,不敢出聲喊叫,只能在哨樓上拚命向馬幫揮旗,示意有緊急情況。但是藏族馬幫看不懂旗語,誤以為平安無事,就一直趕着馬幫過來,與土匪狹路相逢,所有貨物被洗劫一空。藏族馬鍋頭以為哨民通匪,就把他押到麗江城砍頭示眾。哨民被砍下的頭顱漂到城尾才被村裏人撿到,用絲線縫合後運回村裏殮葬。

麗江關哨文化有着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從石門關、塔城關、太子關、邱塘關、九河關,一直到遍布麗江全境的哨所,都隱藏着眾多已經消逝、正在消逝的歷史。蒙古哨的歷史記載,在正史中寥寥無幾。因為沒有具體史料遺留,蒙古哨與蒙古關係無從考證。但有歷史記載的蒙古大軍第一次遠征大理,確曾在蒙古哨附近的九河,同大理國虎狼之師發生過驚天地泣鬼神的「九禾(九河)大戰」。後來元世祖忽必烈率十萬鐵騎渡過金沙江攻滅大理統一中國,其西路軍過金沙江的渡口也有蒙古哨下面的阿喜和不遠處的石鼓,被忽必烈最早命名的「麗江」也始於此地(府治在石鼓),而非現在的麗江。蒙古哨滄桑斑駁的遺址行將消失,但它深藏在歷史背後和當地傳說中的故事永不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