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能忘記1970年4月24日,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中國由此邁出了探索浩瀚太空的第一步。如果說50年前中國嘗盡了因航空的弱勢所帶來的苦難和羞辱。那麼今天中國航空事業的進步已令世人驚嘆。當我們望着空中一行行大雁自由飛翔而感嘆生命的驚奇,當我們坐看雲捲雲舒的遼闊與意境,還有一些人在日以繼夜為航空事業的發展而默默奉獻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這不是開玩笑的話題,國之重器,「除了勝利,我們別無選擇。」

雷宇(王一博飾)是試飛局的試飛員,青春帥氣,好學上進,有着深厚的航空知識儲備,喜歡挑戰各種極限。有一種不認輸的執着。這是熱血沸騰的年齡,彰顯能力與榮耀的人生階段。更是國家需要的航空人才。當他被時代或機遇揀選,你就注定了一種人生的維度與高度。而這種挑戰充滿着風險,在部隊裏軍令如山。他們不能畏懼,且要迎刃而上。在試飛每一種新型戰機中都隨時要有犧牲的準備。他在一次任務中出現險情,因經驗不足而慌張跳傘使飛行資料丟失。同機的隊長張挺(胡軍飾)堅持到最後讓戰機安全返航。張挺對大家說:「都是爹生娘養的,哪條生命不矜貴。」雖然跳傘是合情合理的,但作為一個軍人,能夠堅持多一會可能提高了成功的機率。雷宇感到羞愧,在各種言語壓力下想調回原部隊。張挺卻知道他是個難得航空苗子,打心裏重視他培養他。刻意安排他到包傘部門去,讓他調整心態,使他明白在任何一個部門裏,每一個環節都事關重要,不得馬虎。可能你的一個毛躁就會導致戰友和集體的損失。在包傘的程序中,我們看到了每個成員肩負的責任。雷宇從中得到很多感悟,更願意專注於對新型隱身戰機的研究和設計。他的方案最終得到局裏的認同。在這樣不為大多數人所熟悉的題材裏,影片故事的敘述讓觀眾比較順利代入角色,並能深入淺出地為觀眾展示了航空的重要知識。

可以說張挺是典型的中國軍人光輝形象的代表。他有領導的胸懷與風範,把自己榮升首席的機會讓給了更年輕的戰友。他既是兄長也是伯樂。他站在那裏就是一座凜然的豐碑,無論作為一個軍人,還是一個丈夫、父親,甚至作為一個兒子,他都是一個大寫的人。很多人只看到他們威武的一面,然而要撐起這一份榮耀需要身心的百分百付出,這與風月無關,需要真槍實彈的踐行。有一種生命天生就具備英雄的本質,在各種環境中能無怨無悔地燃燒。他不是代表一個人的功績,而是千千萬萬如他一樣默默奉獻的人。當試飛的戰機出現嚴重故障時,他選擇了保護戰友和飛行資料。正如他說,軍人的生命是性命加使命。

我認為《長空之王》這部影片是成功而出色的,雖然有些人批評王一博太稚嫩,沒有足夠的精神內涵去支撐雷宇這個角色。也許正是導演的用心之處。在航空發展道路上,我們像孩童學習走路,不怕從零開始,不恥下問。當時蘇聯搞出人造衛星的齊奧爾科夫斯基,也是一個不出名的中學教員。他人的成功就是對自己的鼓勵。卻也說明了顏值高的演員照樣能夠訓練出非凡的意志與實力。他重塑了現代男兒的另一種氣質,這是經歷過風雨滄桑的穩重與人格。不是整天沉浸在那些甜蜜的《枕上書》或《大話西遊》之類的愛情片中。雖然我也喜歡言情劇。我希望拍出更多這樣有震撼視覺效果與精神美學享受的故事片。但有一點需要提醒,就是盡量避免一些植入廣告似的台詞,比如試飛員在執行任務中,卻莫名奇妙地說一句:「讓你嘗一下中國功夫。」我認為這是狗尾續貂。這是完美劇情中一個敗筆,有時無聲勝有聲。◆何佳霖

何佳霖,詩人作家。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香港女作家協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