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珠峰地區綜合考察研究,是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的一部分。自4月底以來,來自5支科考分隊13支科考小組的170名科考隊員,繼續聚焦水、生態和人類活動,在珠峰地區探索自然,追問科學,奮勇攀登。

收穫這些成果

◆再發現喜馬拉雅魚龍化石

喜馬拉雅魚龍在20世紀60年代青藏高原科考中被發現並命名。魚龍化石的發現,直接證明珠峰地區曾是一片汪洋大海。此次科考中,在西藏定日縣崗嘎鎮南部三疊紀曲龍共巴組的至少三個層位岩層中,發現喜馬拉雅魚龍化石。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研究員王維說,近期新發現的化石相當完整,必將為進一步研究這種珠峰地區「史前海怪」提供更多、更確切的科學信息。

◆發現稀有金屬礦產分布

稀有金屬資源分隊長、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吳福元院士介紹,青藏高原礦產資源豐富,在珠峰地區發現了以瓊嘉崗鋰礦為代表的稀有金屬礦產,為進一步揭示喜馬拉雅地區稀有金屬礦產的分布提供重要的支撐作用。

推進這些研究

◆估算青藏高原碳源匯

氣候變化與生態系統碳循環科考分隊利用高精度的儀器和無人機開展大氣溫室氣體的連續觀測,以精準估算青藏高原碳源匯現狀。

◆孢粉記錄的「獨特密碼」

古生物科考分隊將在珠峰開展孢粉研究,首次探尋海拔6,000米以上地區孢粉裏的「獨特密碼」。孢粉是植物孢子和花粉的總稱,埋藏到湖泊和泥炭沉積物中的孢粉是重建古植被景觀的「鑰匙」,「記錄」了植被變化過程及人類活動的影響。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