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 彤 重慶市政協委員 新界大埔區防火委員會委員
完善地區治理建議方案在本月初發表,重點包括重塑區議會,議席通過直選、間選加委任產生,另加27名當然議員;引入資格審查機制;區議會主席由18區民政事務專員擔任,使區議會職能回歸基本法第九十七條所確立的非政權性區域組織的定位。此外,特區政府成立由政務司司長主持的「地區治理領導委員會」,以及由政務司副司長主持的「地區治理專組」,負責領導及統籌地區治理工作。
特首李家超指出,完善地區治理建議方案是按照三個指導原則進行,包括國家安全必須放在首位、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以及充分體現行政主導。
重塑區議會,讓區議會去政治化,回歸初心,加強區議會服務街坊的功能,貫徹其集中地區事務的性質。同時,特區政府通過改革區議會,體現行政主導,有效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在2019年的修例風波中,區議會一度成為黑暴、「港獨」、攬炒的平台,社會趨向泛政治化、激進化、暴力化。汲取教訓,區議會須作出必要改革,避免再度被反中亂港分子騎劫、操控、癱瘓,防止顛倒黑白、是非不分的亂象再次在區議會上演。
政府提出區議會選舉引入資格審查機制,設立區議會資格審查委員會,確保所有候選人、委任和當然議員都擁護基本法、效忠特區;同時將推出區議員履職監察制度,包括對行為表現不符合公眾期望的區議員進行調查,並根據嚴重程度處以合適的懲處措施。這些新安排都是切中完善地區治理的要點,有效堵塞國家安全漏洞。
完善地區治理架構方案提升基層治理效能,明確區議會與關愛隊、「三會」及其他基層組織的關係,彼此在特區政府領導下各司其職,相互配合和補強,形成合力,使各區服務市民的力量、人手、資源更豐富,使市民得到更優質的服務,有效解決長期以來基層治理虛化、弱化、低效的問題,令區議會重回服務市民、為市民謀福祉的正軌。
未來特區政府應繼續給予各方力量充分參與地區事務,以及就地區事務表達意見的機會,營造更好的社會治理環境。「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衷心希望重塑後的區議會可以提升社會管理和基層管理的效能,為特區政府提供政策建議和社會訊息反饋,進一步促進香港的長期穩定和繁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