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研究蝙蝠,需要有穩定的「蝙蝠社區」來提供可靠的研究樣本。 資料圖片
◆ 蝙蝠的身上有趣地共存着多種病毒,包括各樣冠狀病毒。 資料圖片

新冠疫情讓大家更關注蝙蝠,原來牠們的身上能夠「收容」許多病毒,包括近年備受留意的冠狀病毒,因此不少研究希望經由蝙蝠來更深入認識病毒。比如說引用蝙蝠免疫學的研究文章,從2018年到2021年間,就增加了超過3倍。今次就和各位分享一下這方面有關蝙蝠的研究。

蝙蝠培育未成熟 形成社區不容易

或許大家都沒有見過真正的蝙蝠,這或多或少反映了研究蝙蝠的困難。要研究蝙蝠,需要有穩定的「蝙蝠社區」來提供可靠的研究樣本,而發展和維持這樣的「蝙蝠社區」往往所費不菲,因為與常用於實驗的老鼠相比,蝙蝠懷孕的時間較長,但每胎生產的後代卻較少。

蝙蝠共有超過1,450種,但時至今日,只有幾種被成功培育出「蝙蝠社區」作研究之用,特別是容易傳播冠狀病毒的蹄鼻蝠,暫時並不在成功之列。

未開發蝙蝠版生化工具

一些科學家經常使用的生化工具,也還沒有開發出適合用於蝙蝠的版本。例如合適的抗體,可以幫助研究人員辨認相關的免疫細胞和蛋白質;高質素的基因圖譜可以加速分析各種基因之間的關係。在蝙蝠研究中缺少了這些工具,某程度上反映了我們對蝙蝠免疫系統的基本結構並不了解。

縱然如此,蝙蝠還是有許多值得我們更深入了解的地方。跟其他體型相若的動物相比,蝙蝠的壽命顯得出奇地長,而牠們患上癌症的比率亦較低。

從病毒學及免疫學的角度,蝙蝠的身上更有趣地共存着多種病毒,從各樣冠狀病毒,到狂犬症病毒、伊波拉病毒、馬爾堡病毒都有。蝙蝠的基因圖譜中也經常發現不同病毒的基因「遺骸」。

體內存在干擾素 長期戒備抗病原

為什麼蝙蝠的身體能夠忍耐如此多的病毒卻不受感染?科學家們發現,蝙蝠有相對牢固的防禦系統。縱使不是面對外來的侵襲,一些蝙蝠的身體中也有高水平的干擾素(interferon),激活自身的免疫系統,讓其處於戒備狀態對抗外來的病原體。蝙蝠亦有額外的蛋白質阻礙病毒自我複製,甚或離開受感染的細胞以傳播至下一個。蝙蝠細胞也有一個有效的自噬(autophagy)機制,將受損害的細胞部分及病毒好好處理掉。

有了這些不同的保護機制,蝙蝠的身體在受病毒侵襲的時候,反而不會因此而引發過分的發炎反應,避免身體受到相關的傷害。與其動用大量能量清除掉身體中的病毒,蝙蝠選擇了容忍低水平的病毒活動。

科學家們更在努力分析蝙蝠的基因圖譜,特別是蹄鼻蝠,因為牠們是最接近COVID-19的冠狀病毒的寄主。研究人員發現,蝙蝠擁有更多與免疫有關的基因。他們更成功找到特定的基因,應該跟COVID-19病人過度發炎的症狀有關。

COVID-19的疫情現在好像稍緩,但我們應該繼續研究,為未來可能的疫情作準備。經由科學家們發展新的研究工具、更多的研究樣本,希望能從蝙蝠之上得到更多對病毒的認識。

◆ 杜子航 教育工作者

早年學習理工科目,一直致力推動科學教育與科普工作,近年開始關注電腦發展對社會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