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大富為今次展會創作的版畫作品。
◆具有視覺衝擊力的作品備受歡迎。 黃依江 攝
◆混合媒介作品深受年輕藏家喜愛。 黃依江 攝
◆ Affordable Art Fair藝術總監張敏姿。
◆ 新藝潮總監邢珠廸希望大家不要將收藏看作「好大件事」。 資料圖片
◆ 一連4日的Affordable Art Fair令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人潮川流不息。 黃依江 攝

一連4日的Affordable Art Fair上周末令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人潮川流不息,因國際旅遊逐漸復常,今次藝博會陣容相當鼎盛,呈現來自亞、歐、澳、美洲共15個國家和地區93間畫廊的藝術品,其中半數來自香港本地,共有超過270位首度參與的新藝術家。Affordable Art Fair落地香港十周年,一直致力於推廣「大眾化」藝術藏品,鼓勵無收藏經驗者購藏,也為觀眾呈現各種大膽實驗、充滿表現力的作品,現已成為香港大型藝術展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採訪: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依江 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金源

「在過去十年間,我們看到Affordable Art Fair的訪客和藏家群體發生了轉變,以前我們的受眾群體年齡在45歲至60歲之間,而今來到的人更加年輕,且已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也會更加積極地與展方溝通,這是一個很好的變化。」Affordable Art Fair藝術總監張敏姿說。「It's something for everyone。大家都可以來到這裏,開啟自己的收藏之旅。」

見多識廣 以開放心態尋找

張敏姿說,Affordable Art Fair曾經比較吸引老一輩藏家,他們閱歷豐富,對藝術行業有長期的了解,甚至已經有自己嚴格的收藏序列,才會來到購買藏品。但近幾年,新晉藏家開始增多,他們普遍年輕,透過網絡渠道廣泛地了解不同藝術藏品,也見識過世界各地不少Creative Projects,因此對藝術和收藏都具有更開放的心態。

不少人都是在Affordable Art Fair買到自己人生中第一件藏品。因為定價在1,000港幣至10萬港幣間,即使是剛剛工作的年輕人,也能在此找到價格適宜的藏品。張敏姿提及,通常影響藏家購藏的因素有很多,可能是因為「眼緣」,比如來到展會見到某件作品有強烈的情感共鳴,又或者單純因為覺得作品很美;而也有人是做過調查研究,了解藝術家的背景、創作意念,比較認同或欣賞,便會購藏。「我會建議新手藏家們先對整個展會做一個Research,自己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和把握,然後帶着開放的心態來到這裏。你可以盡情向展方提問,也要憑着你的直覺去尋找,藝術有很多種可能性,這會成為你個人的探索旅程。」張敏姿說。

收藏並非「好大件事」

新藝潮畫廊今次展會上帶來了沈平、鍾大富、王秋童的作品,其中鍾大富的六幅版畫作品,更是為今次展會特地創作。新藝潮畫廊總監邢珠廸表示:「三位都是香港著名的畫家,很少會有作品參加這種大眾化的博覽會,我想許多藏家都會珍惜這樣的機會,可以用比較便宜的價格買到大師級的作品。」這亦是新藝潮畫廊第一次參與Affordable Art Fair,邢珠廸說:「香港現在復常,藝術市場也很熱鬧,展會百花齊放,從Art Basel這種全球最高端的到Art Central這種比較側重年輕藝術家、以亞洲為主的,以及Affordable Art Fair比較大眾化、大家容易找到心頭好的,我覺得每一個展會的定位都有其吸引力,都可以服務不同對象,尤其是在香港如此大的藝術市場中,多一些以不同群眾為目標的展會,對藝術市場的整體發展會有益處。」

在Affordable Art Fair,藝術愛好者到藏家之間的距離並不遙遠。邢珠廸表示,「拋開文化傳承、藝術投資這些意義,最重要的是你喜歡。我也鼓勵大家多些看,現在資訊發達,渠道有很多,比如研究下版畫類別的藝術家是怎樣的,鍾大富老師在其中是怎樣的風格;中國水墨類別中,王秋童做了什麼創新。無論你只是為了視覺或裝飾效果,又或是你已經有了嚴肅的收藏序列,都可以在這裏尋找,收藏並非好大件事,慢慢你就會自然有自己的收藏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