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外賣平台巨頭美團挾10億元優惠強勢攻港,香港外賣送餐平台會否「三分天下」?事實上,近年香港送餐平台競爭激烈,原先主要由三大外資角逐,早在2014年,德國的foodpanda登陸香港,英國起家的戶戶送(deliveroo)其後於2015年攻港,美國發跡的Uber Eats則於2016年進軍香港市場。經過一輪燒錢混戰後,Uber Eats最先敗陣,於2021年底宣布撤出香港。至今本港外賣平台市場主要由foodpanda及戶戶送瓜分。
外出就餐方便 外賣非「剛需」
從香港的情況看,擺在美團面前的是一場硬仗。首先,外賣在香港並非「剛需」。以foodpanda為例,根據交銀國際去年10月的研究報告,其外賣用户每月下單頻率約1.5次,遠低於美團內地用户每月6次的頻率。原因香港城市規模小,餐館密集,市民外出就餐方便。第二,美團錯過了疫情期餐廳「禁堂食」的外賣爆發期。由於外賣平台需收取餐廳運費,香港的配送費一般是20港元起跳,遠高於內地平台3至5元人民幣的水平。運費也會反映到食物質素及分量上,故此市民及餐廳在疫情前十分少使用外賣平台,直至疫情禁堂食,大家才開始大規模接納外賣。現時疫情回穩,當10億元優惠使用完後,美團要維持用户使用頻率實屬不易。
市場規模細 加劇競爭累鬥累
第三,香港的外賣市場規模細,競爭加大下恐全部「蝕住做」。數據平台Statista估算,今年香港外賣市場(Platform-to-customer delivery segment)的總收入預計超過51億元,2025年將達到74億元,滲透率約3%,而在內地,外賣送餐市場的滲透率將近30%。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去年底曾表示,外賣業務2020年佔比一度達到30%,但在2021年11至12月疫情稍緩和下,儘管外賣平台發布的優惠刺激不斷,外賣生意佔比仍跌至15%以下。
人手短缺 需高薪挖角增成本
第四,薪酬爭議與人力資源管理等問題陸續浮現。送餐行業主要靠「車手」及「步兵」,是人力密集型行業,如戶戶送2021年的員工人數達八九千人,香港現在人手緊絀,美團需付出較同行更高的薪金才能吸引到送餐員加入,以及提供比同行更佳的「服務體驗」,意味美團的經營成本會較同業高。香港的送餐員多是印巴籍人士,考驗溝通和管理能力。近年送餐員也多次就薪酬、福利等問題與公司有勞資糾紛。
總體而言,從foodpanda母公司Delivery Hero及在英國上市的戶戶送業績來看,外賣平台大部分時間都在「賠本賺吆喝」,依靠從資本市場籌來的資金爭取市佔率與顧客忠誠度,要收支平衡甚至獲利不是易事。 ◆香港文匯報記者 岑健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