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帥誠、黃寶儀 廣州報道)香港科技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葉玉如在大灣區科學論壇主論壇上,以「為應對人口老齡化貢獻大灣區力量」為題進行了主旨演講。她指出,中國已成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老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預計到2025年,65歲及以上人口3.8億,佔總人口比例為27.9%,將給社會帶來醫療資源等壓力,粵港澳大灣區可通過科技和創新手段,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挑戰。
人工智能技術助診療研究
「大灣區擁有眾多知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醫療機構,科研實力雄厚,老齡化研究資源豐富,眾多的醫藥企業、生物技術公司等,也為老齡化研究成果轉化提供了廣泛的合作機會,有利推動相關領域的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同時,葉玉如也指出,目前大灣區仍存在針對老齡化的研究較分散,缺乏綜合布局和平台支撐;老齡化研究成果轉化路徑不明確,影響研究成果的應用等幾大挑戰。
對此,她建議大灣區各城市從跨領域、跨地域、跨界別三個方面進行合作,推動大灣區建設成為老齡化領域的科技創新中心。
跨領域合作可以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與統計學家,人工智能專家,腦影像專家等學者開展合作,推動對老齡化疾病診療方法的研究工作,實現老齡化相關疾病精準診治。
港平台模式可延伸到內地
在跨地域合作方面,則可以發揮不同城市在老齡化研究領域上的獨特優勢,「香港的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聚焦醫療科技和人工智能等領域,促進了世界頂尖大學和研究機構與香港的交流合作,希望能夠把這個模式延伸到大灣區,建立一個創新灣區研發平台,支持內地、香港、國際三方合作,把人才聚集在一起,進行健康老齡化的研究。」
倡政產研合作促成果轉化
最後,談到跨界別合作,她建議由政府設立各類基金、項目和政策,鼓勵和支持老齡化研究的開展;大學、科研機構開展老齡化研究、技術、和產品的研發;再由企業通過技術研發、產品創新和市場推廣等方式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為老年人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和產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