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岩雕像(父親保羅、母親穆特、兒子薩穆特) ,古代埃及,新王國時期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2年),尼羅河流域底比斯墓地出土,意大利都靈埃及博物館藏
◆《亡靈書》古代埃及,晚王國時期(公元前664—前332年),意大利都靈埃及博物館藏
◆木棺,古代埃及,第三中間期第25王朝—晚王國時期第26王朝(公元前747—前525年),意大利都靈埃及博物館藏
◆重點文物:雙耳彩陶甕,古代中國,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化(約公元前3300—前2050年),甘肅省博物館藏
◆石灰岩墓碑,古代埃及,中王國時期(公元前2025—前1700年),意大利都靈埃及博物館藏
◆雪花石膏押運囚犯浮雕,古代兩河流域,新亞述帝國亞述巴尼拔時期(公元前669—前631年),底格里斯河流域尼尼微遺址出土,意大利巴拉科古代雕塑博物館藏
◆獸面紋圓鼎,古代中國,商代(約公元前1600—前1046年),山西平陸前莊遺址出土,山西博物院藏

木乃伊、護身符、木棺……這裏有跨越重洋,來自海外的神秘文物。雙耳彩陶甕、獸面紋圓鼎、興鐘……這裏也有中華大地上歷經朝代更迭,在悠久的發展歷程中留存下的珍貴文物。大河文明展正在河南鄭州博物館文翰街館舉辦,將出自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流域、尼羅河流域、印度河流域的文明留存帶到中原大地,與出自黃河、長江流域的華夏文明留存共同展出,是一次高度自覺的文明對話。這些文物各自承載的歷史與文化,其中的興盛與衰敗、連續與斷裂,足以引起人們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沉思。 ◆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馮雷 河南報道

我國的黃河、長江,亞洲西部的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非洲東北部的尼羅河,南亞次大陸的印度河,都作為文明的母親河為人們所熟知。只是長期以來,儘管在漫長的歷史之中不斷共融,這些大江大河哺育的文明傳統彼此之間足夠自覺的互鑒卻殊為不易。

想探尋四大文明古國的秘密嗎?或是來一睹木乃伊的真容,或是來拍照打卡……在今次展覽中,鄭州博物館聯合國內外多家文博單位打造一場難得一見的文化盛宴,展出意大利都靈埃及博物館、東方藝術博物館和山西博物院等共計203件(套)珍貴文物,分為「孕育」、「塑造」、「城與國」、「發展·共生」四個部分,講述了生活在兩河流域、尼羅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以及黃河和長江流域的古代人民依靠大河流域發展農耕文明的精彩歷程。

先民精神流淌不息

大河流域豐富的自然資源是先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也是先民精神、信仰與審美的靈感來源與表達媒介。「孕育」展示四大河流域的自然環境是孕育文明的搖籃;陶器和農業是人類的偉大創造,兩者也塑造了人和人類社會。「塑造」以陶器和農業為主題講述人類與大河的關係;「城與國」向觀眾講述四大文明古國輝煌燦爛的歷史;在「發展·共生」部分,觀眾會感受到古老的文明猶如條條大河奔流入海,在沿着陸地向海洋的不斷探索中,世界緊密地聯結為一個整體。不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還是世界各國組成的命運共同體,發展與共生都是永恒的話題。

今次展覽以世界大河流域誕生的文明古國為主題,聚焦世界文明之源,古埃及木棺、石灰岩墓碑、石灰岩雕像,商代牛首獸面紋銅尊、新石器時代白衣彩陶缽、東漢四層彩繪陶倉樓,古印度陶罐,古代兩河流域印章、楔形文字泥板……出自兩河流域、尼羅河流域、印度河流域與黃河、長江流域的珍貴文物薈萃一堂,感受各大文明蘊藏的興盛與衰敗、連續與斷裂、交流與互鑒、發展與共榮,引領大家充分認識華夏文明的輝煌,足以引起觀眾對人類共同命運的深思。

折射人類文明發展史

「我們把四大文明古國匯聚在一起,是我們對於人類文明思考的一種自覺,這是我們想通過展覽所表達的主旨。」鄭州博物館副館長郭春媛說,今次展覽的四個部分揭示了人類文明綿綿不絕與時俱進的發展動力。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一些文明在和其他文明的碰撞中發生了斷裂或衰落,但也有的文明一直延續至今。展覽通過各大文明薈萃一堂的比較展示,是希望人們去思考文明與自然的關聯。未來,該館將持續積極推進文明交流互鑒,加強鄭州博物館與國內外文博單位的互動與交流。

業內人士亦認為,今次展覽的舉辦將進一步深化中外文明交流互鑒,增強中華文明國際傳播影響力、中華文化感召力、中國形象親和力、中國話語說服力,為加快推動國家中心城市現代化建設提供文化支撐。為讓大家深刻地了解大河文明,鄭州博物館每天安排5場義務講解,還特別推出「大河文明浪漫曲」集章活動。印章內容以展覽為主題,涵蓋四大文明元素,專門設計紀念票及集章手冊,讓觀眾留下美好的參觀回憶。 展覽直至6月3日,觀眾可通過鄭州博物館微信公眾號預約免費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