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中華電力昨日在季度簡報中公布多項減碳的投資項目進度,其中與港燈合作發展的「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項目,正進行最後階段的調試工作,預計這項天然氣設施將於今年年中投入運作,讓本港可從國際市場引入價格具競爭力的天然氣。此外,中電龍鼓灘發電廠繼續推進第二台聯合循環燃氣渦輪機組的工程,並繼續與政府合作制定在香港東南水域興建離岸風場的計劃,以實現減碳目標。
中電港燈共同興建 同類項目全球最大
該個「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是全球目前最大的浮式儲存再氣化裝置船,現位於本港西南水域,停泊在接收站的碼頭。該設施用作接收、儲存液化天然氣及進行再氣化過程,亦是本港首項同類設施,由中電與港燈共同發展興建,上月13日已抵達本港。
根據資料,該條天然氣儲氣船總長345米,液化天然氣儲存容量達26.3萬立方米,日後將由兩電聯營的有限公司負責營運,天然氣會經接收站兩條海底輸氣管道,分別輸往中電龍鼓灘發電廠及港燈南丫發電廠作發電用途,今年中投入運作後可增加本港天然氣供應來源,加強供應穩定性。
龍鼓灘續推第二台燃氣渦輪機組工程
中電在簡報中並指出,龍鼓灘發電廠繼續推進第二台聯合循環燃氣渦輪機組的工程,明年將投入服務,而隨着青山發電A廠燃煤機組逐步退役,新燃氣機組將在本港減少碳排放及維持可靠供電方面發揮關鍵作用。至於與政府合作制定在香港東南水域興建離岸風場的計劃,在技術性研究確定可行性後,已被納入中電2024年至2028年的五年發展計劃內,若獲政府批准,風場將大規模生產零碳電力,有助本港實現中期減碳目標。
此外,中電表示會繼續透過「可再生能源上網電價」計劃,鼓勵更多客戶安裝潔淨能源發電系統,而截至3月底,已獲審批的可再生能源項目總發電容量增至342兆瓦,相當於約81,700個住宅用戶一年的用電量。
中電並會繼續支援客戶安裝新的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讓更多私人屋苑受惠於政府的「EV屋苑充電易資助計劃」。截至3月底,中電透過「智易充2.0」計劃接獲 518份政府資助申請,並已完成其中96%的初步供電評估,涵蓋約12.8萬個在私人屋苑停車場可安裝電動車充電設施的停車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