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君度
2000年,美國紐約曼哈頓的一個名叫比爾的人,通過互聯網和其他形式召集了400餘人搞了一場表演活動,在這次活動開始時,他們突然集結在紐約時代廣場的玩具反斗城中,朝拜一條機械恐龍5分鐘後,大家突然離去,這個活動來無影,去無蹤,後來被人們稱之為「快閃 」。「快閃」可視為一種短暫的行為藝術,它最大的特點是突發性,往往出人意表。
在香港,2003年8月,有人發起全港首個快閃活動,他試圖組織一班人在指定日期時間到旺角一間電器店問店員有沒有遊戲機售賣(該店從來不賣遊戲機),然後集體拍手叫好後,各自散開。但到了行動當天,玩快閃的人只有發起者,一名十來歲的小孩而已。同是2003年8月,一群外籍人士突然在銅鑼灣時代廣場的麥當勞集體舉起紙巾並跳芭蕾舞,行動持續了1分鐘,之後四散離開。該行動被稱為全港首個成功的快閃行動。
今年2月,香港青少年機場快閃,70多名十四五歲的少年,幾分鐘之內把機場變成了音樂廳,他們唱出5首燃情催淚的老歌,其中《獅子山下》、《男兒當自強》最是盪氣迴腸,傳遞出他們對家園深深的熱愛,更打動人心。
上個月的一個星期日,在中環心臟地帶,忽然傳來一串動聽的琴音,原來在中環街市裏一個市政局設置的空間,有人在彈鋼琴。彈琴的不是身手敏捷的小孩,也不是一時技癢的青年人,更不像是專業演奏家或是鋼琴老師,而是幾位衣着優雅的退休人士,有男有女,輪流彈奏着香港人耳熟能詳的經典樂曲,有《月亮代表我的心》、《上海灘》、《送別》、《龍的傳人》、《在水一方》、《新世界交響曲》等,有合奏,也有獨奏,他們都帶同琴譜,有備而來。他們的技巧有點青澀,像是初學者,但卻練得純熟,流暢度九成,節奏音高準確度卻是十成,坐姿和手勢都似模似樣,似有受過正統訓練,不像一般隨心彈奏。他們彼此鼓勵,邊彈邊笑邊錄影,現場觀眾都感受到歡愉的氣氛,優美動聽的旋律,不斷吸引途人駐足聆聽,誰知他們演奏完畢就突然散去。
原來這是一班金齡鋼琴班的同學玩快閃,他們都是參加由一位本地資深鋼琴老師鄧佩芬研發的「Zoom鋼琴課程」的學員。他們剛剛完成了初級班的課程,有趣的是他們同窗快一載,但快閃活動前卻素未謀面。
快閃音樂活動不論在外國內地都頗受民眾歡迎,它能為人們帶來驚喜和歡樂。只要內容健康,又不影響社會秩序,政府或有關社團可以鼓勵文藝青年多搞些振奮人心的快閃音樂活動。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