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基層母欠支援 近半獨自湊仔日做15小時

2023-05-15 04:16:01 香港
◆ 陳太誕下幼女後出現產後抑鬱症狀。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不少育有幼兒的基層母親照顧幼兒時面對不少困難和需要,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早前透過20間社會服務單位接觸441位基層母親,結果發現49%受訪者平日獨自照顧子女8小時至15小時,23%更達到16小時至24小時,幾乎全日無休,假日的照顧時數就更高。由於缺乏支援,以至忽視個人的身心健康,有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曾經或正患有抑鬱症、焦慮症或產後抑鬱症。

社聯總主任(政策研究及倡議)黃和平指出,調查顯示多數受訪者自評生理健康和自評心理健康均集中在少於35分的低分區,屬高危群組,少於10%達平均值50分。58%受訪者睡眠時間為6小時或以下,36%睡眠質素差或很差,另有65%有持續三個月或以上痛症,更分別有25%、28%和33%受訪者曾經或現在患有抑鬱症、焦慮症或產後抑鬱症。

他指出,這些高危群組婦女具有一些特徵,包括處於分居或離婚、育有特殊需要兒童、子女年齡小、照顧時間長、租住私樓分間單位,以及因長時間照顧家庭,鮮有社交支援, 如27%與朋友或其他家人見面頻率少於每月一次,分別有47%和40%表示,過去一年在經濟或照顧子女上遇到困難時,也沒有親朋幫助。

育有6歲和兩歲子女的陳太表示,誕下幼女後有產後抑鬱症狀,雖被轉介到專科跟進,惟要照顧女兒和年老長輩,沒有接受跟進診治,至今仍有各種情緒狀況,如經常心跳加速、憂慮、內疚等。她要承擔家中大小事務,但常被家人嫌棄做得不夠好,身心健康惡化,經常極度勞累,睡眠嚴重不足,情緒很差,患病仍要繼續支撐家務,甚至曾因感冒在診所外暈倒。她認為託兒服務最為重要,讓母親休息和有自己空間,以回復身心健康。

社聯建議優化綜合家庭服務中心的家務指導服務,建立跨專業團隊為照顧嬰幼兒面對困難的婦女提供產前產後一站式支援,包括教導育兒知識、家居環境安全風險評估、家務支援、產後健康復原支援等。

此外,可鼓勵社會服務單位與區內持份者如母嬰健康院或地區康健中心協作,在社區推行強化家庭健康管理能力計劃,如舉辦親子運動班、組織育兒互助小組等,並加強社區保姆服務。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