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馬靜 北京報道)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座一線城市統計公報日前出爐,內地最新人口數據顯示,去年這四座城市常住人口均出現負增長,合計減少超約27.5萬人。其中,深圳是建市以來首度出現負增長。

深圳建市以來首現負增長

2022年廣州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22年末,廣州常住人口為1,873.41萬人,對比上年末數據,減少7.65萬人。此前深圳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22年末,深圳常住人口為1,766.18萬人,2021年末,深圳全市常住人口為1,768.16萬人,一年時間減少1.98萬人。此外,2022年,上海人口減少13.54萬人,北京人口減少4.3萬人。這也意味着,四座一線城市去年常住人口均出現負增長,合計減少超約27.5萬人。

作為全國第一個減量發展的城市,自2017年起,北京人口已連續六年負增長,累計減少近12萬人。上海此前也提出要控制人口規模, 2015年、2017年也都曾短暫出現過負增長。

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20年深圳、廣州常住人口分別比2010年展開的第六次人口普查增長了713.65萬人、597.58萬人,是全國增量最高的兩座城市。2022年的負增長,是深圳自1979年建市以來常住人口首次下降,對廣州同樣罕見。

受累疫境企業用工需求降

針對常住人口下降情況,廣州市統計局稱,2022年末,在全國人口負增長85萬人的背景下,廣州遭受抗疫以來最嚴峻的疫情,疊加春節因素的影響,大量市外務工人員選擇離穗觀望,提前返鄉。外來人口在短時間內的部分回流,造成全市常住人口規模出現階段性收縮,相比2021年末略減7.65萬人,下降0.41%。

有分析認為,廣深人口下降,主要還是在疫情背景下,受企業用工需求下降、外來人口回流等因素影響,有很強的特殊性和階段性。隨着經濟發展重回正常軌道,廣深人口今年大概率將恢復增長。有評論認為,人口紅利終將過去。專家指出,經濟增長可以更多地從依靠人口紅利轉到更加依靠人才紅利、生產力、科技創新等方面,這也是中國今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一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