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個月初剛剛立夏了,下個月就夏至了,夏至是中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到:「夏,假也;至,極也;萬物於此皆假大而至極也」,意思是到夏至這一天時,萬物的生長已達到了極致,表現出自然界萬物生長發展的規律和節律。今年的夏至是6月21日,它的到來標誌着夏季正式開始。香港屬於亞熱帶氣候,夏季氣溫高、濕度大,我們的身體也會隨之產生變化,容易受暑濕之邪影響使人體出現不適症狀,如頭痛、身重、腹瀉等。因此,夏至時節,市民需注意一些飲食及生活上的調節,以保持身心健康。◆文︰余韻律中醫師 圖︰余韻律、資料圖片
香港市民的飲食習慣偏向多元化,油膩、辛辣、燥熱常常充斥着我們的日常飲食當中,容易使體內燥熱和濕氣積聚。因此,夏季可多吃清涼解暑的食物,例如:綠豆、西瓜、蘆筍、黃瓜等,這些食物均有清熱利濕、消暑解渴的功效,是夏日適宜的食物。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避免飲食過於油膩、辛辣,同時亦要避免飲用過冷的飲料,以免對胃部造成刺激,令脾胃功能受損,出現泄瀉和消化不良等症狀。
作息有序強體魄
在夏至時節,陽氣最為旺盛,人體的生理節律也會發生變化,新陳代謝速度加快。為順應時節,作息時間應選擇晚睡早起。因為夏季深夜和清晨的溫度較低,在這段時間內睡眠可獲得更佳的休息效率。另外,若條件許可,適當的午休可以幫助身體調節生物鐘,提高身體免疫力,有利於身體健康。
適時補水防中暑
夏至期間,氣候炎熱,人體代謝相對加快。如果此時進行戶外活動,人體的汗液排出量明顯增加,更容易出現脫水現象,大量的汗液排出除了會令血液容量驟降,亦會使身體掉失大量電解質,進而影響身體的正常代謝,並對身體健康造成負面影響。假如出現頭痛、暈眩、乏力、噁心,甚至抽搐等情況,就必須盡快進行緊急處理,立即移送至陰涼的位置休息,並補充水分和電解質。若不及時處理,則有可能進一步演變成中暑,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除了注意補水外,我們還可以多吃水果及蔬菜等含豐富水分和電解質的食物,可以幫助身體保持內環境平衡,更好地應對夏季的高溫和潮濕天氣。
適當運動兼防曬
夏季高溫多濕,容易讓人感到懶散,適當的運動可以有助增強身體的免疫力及適應能力,但夏季期間運動要注意避免強度過大,以免過度疲勞。一般來說,可以選擇清晨或傍晚時分進行體育鍛煉,以避過日間氣溫炎熱,容易傷津耗氣對身體造成的損害。此外,夏季時陽光強烈,容易對皮膚造成傷害,因此需要注意防曬,尤其是在炎熱的時段,可以使用防曬霜或遮陽帽、衣物等,減少直接照射皮膚的陽光。同時,要盡量避免在陽光強烈的時段外出,以免使身體負荷加劇及對皮膚造成傷害。
夏至食譜推薦
一、冬瓜排骨湯
冬瓜具有清熱解暑、利尿去濕的作用,適宜在夏季食用,是常用於消暑的食材之一。
材料(2至3人分量):排骨500克 冬瓜500克 薑片3片 紅棗5顆 枸杞10克 水1,500毫升 鹽適量
做法:
1.排骨洗淨後汆燙去血水,然後撈起備用。
2.冬瓜去皮切成大塊,紅棗去核,枸杞泡水備用。
3.燒熱煲或鍋,加入足夠的水,放入排骨、薑片和紅棗,用大火煮沸。
4.煮沸後轉小火繼續煮約1小時。
5.加入冬瓜和枸杞,繼續煮約30分鐘,加入適量的鹽調味即可。
小貼士:
冬瓜要在最後加入,否則容易煮爛。
冬瓜排骨湯可以加入其他的蔬菜,增加營養價值。
煮湯時不要加太多的鹽,以免破壞湯的鮮味,可以在食用時再加入適量的鹽調味。
二、綠豆薏米湯
綠豆具有清熱解毒兼消暑的功效;生薏米性能健脾滲濕;熟薏米性質平和,有健脾燥濕之效。
材料(2至3人分量):綠豆100克 生熟薏米各30克 冰糖適量 水1,5007毫升
做法:
1.綠豆和薏米分別洗淨後浸泡在水中,分別浸泡2小時。
2.把綠豆和薏米放入瓦煲或鍋中,加入足夠的水,大火煮沸。
3.煮沸後轉小火繼續煮約30分鐘。
4.加入冰糖煮至溶化,關火,稍微放涼後即可享用。
小貼士:
綠豆和薏米都需要提前浸泡,這樣可以縮短煮湯的時間,也有助於湯的口感和營養價值。
冰糖的用量可以根據個人口味調整,但不要加太多,以免破壞湯的清甜味道。
綠豆薏米湯可以冷藏後飲用,口感更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