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年來最重要選舉 埃爾多安拉票翻拜登舊賬
香港文匯報訊 土耳其總統大選昨日投票,爭取連任的總統埃爾多安,面臨在野聯盟推舉的總統候選人克勒奇達爾奧盧強勢挑戰。路透社分析指出,今次大選被視為土國多年來最重要的選舉之一,不僅將決定誰人領導土耳其,還對這個擁有8,500萬人口的北約成員國如何解決嚴重經濟危機,以及其未來外交政策走向,產生深遠影響。
投票於當地時間下午5時(香港時間晚上10時)結束。當地媒體報道,在點算約20%選票後。埃爾多安以55%得票率領先,克勒奇達爾奧盧暫得票約39%。若兩名候選人最終得票都未能超過50%門檻,將於本月28日舉行決選。
兩名候選人的支持者壁壘分明,64歲選民卡爾坎在伊斯坦布爾投票給克勒奇達爾奧盧時說,「我認為這次選舉是民主和獨裁之間的選擇」,他擔心若埃爾多安獲勝,他的統治將變得更專制,「我希望我的國家選擇民主。」另一名選民卡赫拉曼則繼續支持埃爾多安,指埃爾多安即使執政20年後,仍然代表着未來,「希望土耳其將成為世界領導者。」
在東南部主要為庫爾德人居民的城市迪亞巴克爾,一些人表示是時候進行變革,另一些人則仍支持埃爾多安。
69歲的埃爾多安昨日在伊斯坦布爾投票時,與選舉官員握手,並在投票站與一名記者交談。他說,「我們祈求上帝為我們的國家、民族和土耳其民主創造更美好的未來。」74歲的克勒奇達爾奧盧則在安卡拉投票,獲在場群眾鼓掌歡迎,他向媒體說,「我向所有前往投票的公民表示最誠摯的愛和尊重。我們都非常想念民主。」
稱拜登曾下令推翻土政府
埃爾多安前日舉行選前最後一次競選集會時,點名美國總統拜登試圖與反對派合作,插手土國大選「推翻」政府。他回顧拜登在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前,曾聲稱美國應與土耳其反對派接觸,鼓勵他們「不用政變,而是通過選舉實現目標(擊敗埃爾多安)。」埃爾多安又批評克勒奇達爾奧盧「接受拜登的指示」,堅稱「拜登下令推翻埃爾多安,我很清楚,所有支持我的人都清楚這一點。」
埃爾多安還批評克勒奇達爾奧盧計劃「制裁俄羅斯」,這將使土耳其的基礎設施、國防工業等領域陷入混亂。「俄羅斯是我們在農業方面最重要的盟友之一,在國防工業領域亦是如此。此時此刻,來自俄羅斯的遊客也蜂擁而至。」
學者料續與中國保持友好
克勒奇達爾奧盧曾在選前聲稱俄羅斯「發布虛假信息」及「干預土耳其內政」。不過他當時已補充說若自己當選總統,土國將繼續與俄國保持良好關係,「土耳其與俄羅斯有着密切的商業、經濟和旅遊聯繫,我們不想破壞兩國間的友好關係,但我們不允許他人干涉內部事務。」
國際關係專家指出,埃爾多安執政期間展現強勢外交領袖形象,與西方部分發達國家關係轉差,但在穆斯林世界及全球其他地區獲得相當聲譽。例如在俄烏衝突中,埃爾多安就憑藉與俄方的良好關係,成為俄烏中間重要調節者,促成黑海糧食出口協議,相信他會堅持在西方與中俄之間尋求平衡外交關係。至於克勒奇達爾奧盧,土耳其畢爾肯大學國際關係學者伊什奇認為,雖說反對派的首要任務是修補與西方外交關係,但土俄經濟在能源等領域關係密切,土耳其出於現實政治考量,未必會出現外交政策大幅轉軚。
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也認為,土耳其多年強調在周圍動盪的外部環境中保持戰略自主權。即使克勒奇達爾奧盧勝出,西方國家也很難指望其外交政策會完全符合西方要求。土耳其哈西德佩大學歷史學家埃克林表示,土國依然需要中國的投資合作發展經濟,相信不論任何一方勝出,都會繼續與中國發展並保持相對友好的關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