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發表人口政策措施倡議書 冀設跨境安老支援鼓勵生育
香港人口老化問題愈趨嚴重,不僅增加安老服務的需求,同時亦對香港勞動人口供應構成影響。香港青年·專業網絡和香港青年聯會昨日公布的一項調查發現,55.8%受訪市民有信心可憑努力向上流動、65.5%受訪者認同粵港澳大灣區對事業發展帶來機遇,71.3%受訪者願意到內地工作或發展事業。調查又發現大部分沒有子女的受訪者表明無生育計劃,有半數受訪者同意建立「粵港澳大灣區人才庫」以補充勞動力不足。團體根據調查結果撰寫並發表了《香港人口政策與措施倡議書》,針對人才、安老及教育等方面提出多項建議,希望特區政府積極推動大灣區人才流動、提供跨境安老服務支援,以及積極鼓勵生育。◆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健怡
團體於上月透過網上問卷成功訪問了961名市民,其中超過70%屬18歲至40歲的青年群組。問卷主要圍繞工作發展、生育政策及退休計劃收集市民意見。香港青年聯會主席楊政龍昨日在記者會上表示,調查結果顯示,有55.8%受訪者對自身競爭力及往上流具有信心,但只有約40%滿意現有工作及工作前景。65.5%受訪者認同粵港澳大灣區對事業發展帶來機遇,71.3%受訪者更表示願意到內地工作或發展事業。
63.7%無子女受訪者無意生育
同時,調查結果顯示生育問題嚴峻。在沒有子女的受訪者中,63.7%表明沒有生育計劃,其中18歲至30歲組別更高達66%。楊政龍指出,他們不想生育的原因主要是居住空間不足(76.9% ),其次是覺得為人父母育兒責任沉重(63.9%);59.2%受訪者認為優化教育制度及改善學習環境能提升生育意願 。退休計劃方面,55.2%受訪者對退休生活感到憂慮;半數受訪者考慮離港安老,當中62.7%考慮回內地。
《香港人口政策與措施倡議書》內指出,香港人口結構亦面對失衡問題,不但高齡勞動人口需求持續增加,亦可預計增長速度將愈來愈快,不同行業的供求亦不斷變化。團體指出,按照勞工及福利局的《2027年人力資源推算報告》,預料2027年本地勞動人口只有357萬人,但需求卻為374萬人,供求差額多達17萬人。
面對人口老化帶來的勞動力結構性不足,立法會議員梁毓偉指出,受訪者對粵港澳大灣區事業機遇持正面態度,亦願意到內地工作或發展,故特區政府應制訂更多措施支援,並打通大灣區人才交往。
他介紹,倡議書從兩個方向提出意見,第一是 「對外搶人才、對內留人才」,包括打造吸引人才留港發展環境,如減輕他們的生活負擔及提供房屋便利;在完成勞工短缺估算後,有條件開放大灣區內地城市居民來港工作;長遠建立「粵港澳大灣區人才庫」。第二是「培育合適本地人才」,包括本地教育培訓應圍繞「八大中心」定位、進一步從基礎教育中加強STEAM及人工智慧教育等。
倡改善住屋空間 設津貼鼓勵生育
針對市民生育意願低迷的問題,梁毓偉建議,特區政府不要再袖手旁觀,應推行積極有為的鼓勵生育措施,例如推行生育津貼等經濟支援及加大家庭友善措施的力度等。同時,改善住屋空間、優化教育制度等政策亦要檢視,因為會對市民生育與否構成直接影響。
香港步入超高齡社會已是不可逆轉,「香港青年·專業網絡」主席、立法會議員容海恩認為,應把「積極老齡化」作為整體安老策略來推動,提倡效法外地經驗於個人、社區及城市三個層面,透過保持健康、提升參與和加強保障等方面提升長者的生活質素。
她又表示,人口政策涉及多個範疇,特區政府對上一次發表人口政策報告已是2015年,有必要盡快更新及制訂完善人口政策。
倡議書主要建議
◆工作發展層面
○完善STEAM教育執行細節,落實趣味學習數理
○推動職專教育發展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為外來人才提供各項優惠
○建立粵港澳大灣區人才庫,為人才提供區內就業、優惠政策及生活資訊
◆生育政策層面
○為合資格的夫婦提供一次性「新生嬰兒現金資助」及恒常補貼
○提高子女免稅額,建立累進制
○增加「社區保姆」的資助金額和專業性
○延長有薪產假、增加育兒教育
○為「想生不能生」的夫婦引入中西醫結合治療,減少公營輔助生育服務的輪候時間
◆退休計劃層面
○推動長者自我增值,專門為長者提供學額
○建立長者與年輕人交流的社區,確保長者不會與時代脫節
○建立跨區域的安老服務平台
○提供誘因,吸引私人企業到大灣區內地城市營辦以香港長者為主要客戶的護老機構
○加強對安老服務的科技應用,如智能監測系統、電子病歷系統等
○建立一個「樂齡科技」平台,提供相關的培訓和支援
資料來源:香港青年聯會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健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