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冀平

第一次在香港看川劇,川劇名角沈鐵梅帶團來港,邀請我看她的拿手好戲《李亞仙》。《李亞仙》出自明代傳奇《繡襦計》,來自唐代《李娃記》,也是元雜劇的劇目,講述趕考書生遇到城中名妓,因出身不同境遇不同,產生的悲歡離合愛情故事。一齣戲能傳承幾個朝代,必有它的不尋常之處。戲好看,一是出自名編劇羅懷臻之手改編,一是鐵梅演活了一個善良、美麗、大膽、義氣的女性,首演就奪得「梅花大獎」。

感人又震撼的是「刺目勸學」一折。常說,戲曲沒有可以獨立成戲的「折子」,就不算好戲,是判斷一部戲是否好戲的標準,確實有道理。戲到中段,書生墜入溫柔鄉,不再想取功名,每日在暖玉溫香中貪戀美色,盯着李亞仙的一雙美目發呆想入非非,李亞仙感化勸阻均不受用,萬般無奈,拿起手上繡花針,眼望癡郎,滿臉無助,手兒亂顫,猛然刺向雙目,音樂驟起,慘淡紅光一片……劇情進入高潮。細究情節有點離譜,但配合鐵梅真實充沛的表演,不覺唐突。「這雙眼害得他章台淪陷;這雙眼害得他功名不見;這雙眼害得他壯志不堅」,令人感動,忘卻情理,這就是戲曲的魅力。

傳統名劇,當代表達,是沈鐵梅的一個觀念。戲曲缺少好劇目,老戲新探是戲曲的一條路,傳統戲可以流傳百年,自有它不朽的魅力,挖掘改編,加進現代觀念,會比新編戲目有觀眾。

戲曲就是行當、角兒,為什麼一齣戲能百看不厭,劇情完全知道還要看,看的就是角兒。沈鐵梅出身戲劇名家,她的父親沈福存有江南梅蘭芳盛名,鐵梅從會說話就會唱戲,聰明好學得家父傳教,她扮相靚麗,一雙大眼睛幾乎會說話,尤其嗓子好清亮高昂,川劇以高腔聞名,這一點正是她的優勢。她主演了很多齣戲,以「醉之美、靈之美、巧之美、色之美、柔之美、慧之美、悲愴之美」集於一身,三奪梅花獎。

謝幕,全場不絕的掌聲,為感謝觀眾,鐵梅又唱了一曲《一二三》。沒有唱詞,就是從一數到十,卻聲聲入耳,婉轉動人,如訴如泣,觀眾再次報以掌聲。鐵梅在台上真情地說:「香港的觀眾懂戲。」

近年中國傳統文化在香港升溫,港人知道了傳統文化才是依託,才是底蘊。香港人看戲有熱情,演出中沒有一個人看手機,沒有一聲手機鈴響,沒有拍照,沒有交談,熱烈鼓掌,香港觀眾算不上十分懂戲,但懂得尊重演員、尊重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