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易玲於香港影視產業蓬勃發展時期進入邵氏公司。
◆樂易玲鼓勵業界共同重振香港電影業。
◆樂易玲是方逸華的愛將,一直留守邵氏電影。 資料圖片
◆在2019年的「香港國際影展」中,樂易玲攜一眾藝人出席「邵氏兄弟影視項目發布會」。
◆樂易玲參與製作的第一部電影《表錯七日情》當年以千萬票房打破邵氏紀錄。 劇照
◆樂易玲參與製作的電影《72家租客》以新故事致敬1973年的邵氏經典《七十二家房客》。 劇照
◆《毒舌大狀》以1.142億港元的票房打破紀錄,重現港片舊日輝煌。 劇照
◆樂易玲稱很多經典IP都是由邵氏從TVB買去。

伴邵氏電影數十載 心隨影業起伏轉

十年人事幾番新,如果要看香港的舊面貌,大概只能從經典的港產片回味。人人都稱讚香港電影的黃金歲月,而邵氏電影則是其中佼佼者之一,今日頻回首,仍覺得美意無窮。從香港電影黃金時代一路走來的邵氏影業,標誌人物當然是邵逸夫和方逸華,和許多邵氏電影明星、名導,而他們的「大內總管」級人馬黃家禧、樂易玲在行內都極具代表性。樂易玲至今仍為邵氏影業的執行董事,回憶起與邵氏影業相伴幾十年的歲月,她說:「有幸加入邵氏電影公司,經歷了黃金時代,同時一直在影視圈與同行一起面對行業的興衰,面對高低起伏仍舊熱愛這行業,以做電影人為榮,隨着市場拓展的愈來愈廣闊,對香港影視業的未來仍充滿希望!」◆採、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胡茜、焯羚、黃金源

「樂小姐」這個稱呼,在香港的影視圈無人不曉,事實上僅在電影這個行業,她就擁有超過20年經驗。確切說她是從香港影圈的黃金時代走到影圈低潮再進入電視圈,如今也常在影視兩邊行走。邵氏年代,她曾經與麥當雄等多位導演合作,成為邵氏的電影策劃,從一部作品的初期開始打磨到成品,已監製40餘部電影,其中包括多套高票房大熱電影,如街知巷聞、紅極一時的《表錯七日情》、《跛豪》及《72家租客》等。

愛電影才有可能堅持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香港電影之所以能在世界影視的大舞台上脫穎而出,成為亞洲電影的佼佼者,很大程度上源於香港中西交匯的獨特土壤,這種味道很難複製。而彼時,邵氏則是自上世紀三十年代便有獨立院線運營的影視產業巨頭,其所代表的質量當然不言而喻。「我記得剛剛參與的時候是真的很蓬勃的,每一個星期六都有午夜場,那種默契是不可複製的,是非常團結的。」樂易玲回憶道。

無論香港電影行業如何低潮,邵氏都沒有拋棄香港電影,有些電影公司已經名存實亡了,邵氏電影始終仍在,即使在最艱難的時間,邵氏依然有作品推出。「很多觀眾誤解邵氏少了開戲,然而這麼多年來,邵氏其實也參與很多電影的製作,我覺得這一行,如果不愛電影,是不可能堅持這麼多年的。即使因疫情沒有辦法開戲的時期,我手上也準備了很多劇本,已經儲存在那裏,等待合適的人選和時機開拍。」她續說,「雖然過了電影黃金時期,其實陸陸續續都有很多電影公司在不停地製作,有可能風險比較大,也可能製作比較小,但是香港電影這個市場是沒有停止的。」

香港電影迎來「小陽春」

香港曾經是整個東南亞電影產業最紅的龍頭,樂易玲表示:「當年有許多好質素的導演和演員,狄龍、成龍、周潤發、梁家輝、張國榮、劉德華、梁朝偉、張曼玉、林青霞等等,肯投資拍電影的公司又多,造就了水準很好的作品。但無論是地方還是市場,香港始終很小,在多種因素影響下,港產片電影票房不濟,行業的投資人自然少。市場不能僅僅靠有限的投資者支撐,所以我們過去十年是比內地及韓國走慢了許多,目前我們需要去追,需要鼓勵大家都走出來幫忙重振香港電影業。」

她認為,觀眾對於電影過去的輝煌無需太過緬懷,而是要展望未來,「目前影視業依然有龐大市場,甚至發展了內地、更大區域的海外市場,未來只會更好。」她說道,香港電影在近兩年來亦開始絕處逢生,從由TVB電視劇的IP衍生出的經典類型片,到《飯戲攻心》、《毒舌大狀》等,口碑及票房都重現舊日輝煌。「在早前結束的影視展上,我重新見到很多好朋友,這些人好多年都在其他地方發展,但現在疫情過去了,香港電影也好像迎來一個『小陽春』,我覺得內心的那團火也出來了。我和曾志偉碰面,談到電影出現「小陽春」都覺得很開心,有一種重新回到電影人行列的感覺。」

予新人機會 助類型片百花齊放

不少人感慨香港影視的沒落與人才流失有着不能分割的緣由,但樂易玲始終在這方面保持了巨大的自信與感恩:「我最近看到編劇家協會的頒獎,我覺得創作人的腦是很百花齊放的,中間有一段時間有很多類型電影。當年一個台灣市場我們已經夠開一部戲,尤其是武俠片。現在僅僅是一個內地市場,動作戲、拯救類型的戲都是很受歡迎的。但與內地的電影相比,我們的內容確實是不貼地的,所以我們只能拍自己擅長的電影類型。我們有一班武術指導、動作導演是真的很厲害的,這批導演可以繼續拍動作警匪片。現今這個年代,年輕導演有他們自己的特色,他們拍自己擅長的片,我覺得一定要給一些新人機會,包括香港和內地,無論是幕前還是幕後,題材片種可以百花齊放。」樂易玲說道。

早在《香港愛情故事》出現的時候,TVB監製林肯便許願希望拍攝以華人為代表的英語作品,這樣的製作類型不僅代表着香港的影視作品愈發多樣性,更是將華人面孔推向國際的一大步。樂易玲說道:「中國熱早就出現了,亞洲面孔在國際市場中早已經成為主流之一了,所以思考空間很廣泛,我在今年已經去過日韓很多次,我們也很想要走出去,因為這種互相學習和合作的火花很重要。」

她同樣認為,內地的製作水準目前真的很好,日韓也是一樣,這當中有文化、資源、人口基數等無數的成因,「現在公眾的選擇很多,比如現在我們選出的香港小姐很漂亮,但是你再去看看內地有更多美女,有選擇就有比較,內地地大物博,人口基數也很大,人才自然多,這是香港一種天然的缺陷。不過,隨着通關、大灣區融合等因素,香港的影視與內地的合作亦更加深入、廣闊。」她說。

以當紅劇集IP支持電影發展

誠然,「樂小姐」這個頭銜,更廣為人知的是TVB的當家之一,「我們素來有個說法,『藝人要從小熒幕跳去大熒幕』,但是現在電視都可以做到100吋,所以沒有這種大小之分了。」樂易玲認為,有院線是很重要的,「但現在網絡很發達,很多公司為了保住網上的資源,就要犧牲院線的票房。」她稱,其實TVB很支持香港的電影市場,很多IP都是邵氏從TVB買去的,比如《衝上雲霄》、《潛行狙擊》等當紅電視劇的改編,「我們今年真的很努力,在不同的平台都在討論、拍攝不同形式的作品。」

「香港電影界仍然有不少有心人在,例如《毒舌大狀》這樣的電影,就是因為幕後的老闆江志強真的很有心,如果我們要分析數據,這樣不行那樣不行,但如果光是看這個數據,這一系列的電影都是開不了的,這些創新的類型也出不來。」近兩年蓬勃出現的香港電影,不僅僅對於樂易玲來說,是一團火的重燃,也早已成為了一則成功的香港神話,以及當下時代的自救動力,至於未來的路如何繼續走下去,還待行內人持之以恒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