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筆記選介乙集》書影 。 作者供圖

潘國森

劉詩人祖農校長的新作選介51種中國歷代筆記,命序予余,欣然遵令。

說到「筆記」,當代中國讀書人可能立刻聯想到在學校聽課時,隨手書寫老師講課重點的文字記錄。筆者一位大學老師從來不肯發文字講義,要學生瞬時「默書」,那時感覺很奇怪。後來才明白老師的深謀遠慮!離開校園後,日常工作上無可避免要迅速寫「筆記」,皆因上司給的口頭指令通常只講一遍,作為下屬很難開口說未有聽得清楚而請上司再講,若怕記不住語音,就只能「速記」了。

劉詩人今番講論的「筆記」,專指中國傳統文學的一種獨特文體,體裁以隨筆記錄為主、較多由分條的短篇彙集而成。前賢總結筆記的內容,大抵有三:即雜錄見聞、辨正俗訛和闡述古義。劉詩人所選諸作,有些乾脆就以「筆記」兩字命名,如《老學庵筆記》、《蘆浦筆記》;叫「記」的最多,如《搜神記》、《拾遺記》、《教坊記》,還有加上形容怎樣記或記了些什麼的《西京雜記》、《搜神後記》、《續齊諧記》、《菽園雜記》、《歸田瑣記》等;亦有以「筆」稱,如《容齋隨筆》。還有用錄、志、編等同義詞的。如《幽明錄》、《劉賓客嘉話錄》、《丁晉公談錄》、《歸田錄》、《侯鯖錄》、《南村輟耕錄》、《古夫於亭雜錄》、《博物志》、《東坡志林》、《龍川略志》、《龍川別志》、《泊宅編》和《雞助編》。「筆記」又多以當代「時事」和「見聞」為題材,本作選有《安祿山事迹》、《開元天寶遺事》、《南唐近事》和《曲洧舊聞》。又因「筆記」多記錄名人講論之事,便有言、語、談、話等名堂。如《北夢瑣言》、《世說新語》、《石林燕語》、《齊東野語》、《山居新語》、《廣東新語》、《夢溪筆談》、《萍洲可談》、《池北偶談》、《玉堂嘉話》和《分甘餘話》。

晚近廣大讀者較多知中國傳統文學有筆記這一文體,應該說是讀過金庸為其寫的一系列短文,因為附錄在小說《俠客行》之後而接觸到更多讀者。「小查詩人」(筆者對金庸的敬稱,以別於清初大詩人「老查」查慎行)為尋覓《卅三劍客圖》故事出處而為之;劉詩人卻是讀完幾百種筆記之後,向讀者推介自己最喜歡和認為最有價值的51種。

金庸註《卅三劍客圖》的〈虬髯客第二〉、〈汝州僧第五〉、〈京西店老人第六〉、〈蘭陵老人第七〉和〈盧生第八〉,出自《酉陽雜俎》;〈荊十三孃第十〉、〈四明頭陀第十四〉、〈丁秀才第十五〉,出自《北夢瑣言》。此外,〈張忠定第二十三〉談及《老學庵筆記》、《龍川別志》和《夢溪筆談》;〈俠婦人第三十一〉則談及《齊東野語》、《鶴林玉露》和《涑水紀聞》。有一故事剛好是小查詩人和劉詩人都不約而同地選講,筆者這就不點破,留給讀者自行發掘。

補記:(一)本文按原序有刪節。(二)本欄雜文,似亦符合前賢對「筆記」3大內容的概述。(三)兩詩人都選上的,是南宋權臣秦檜妻王氏與高宗后談及吃淮青魚一事。讀者如有興趣,可自行讀書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