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良 心
徐霞客是明朝人,1587年1月5日出生於江蘇江陰一家書香門第。他的父親徐有勉淡泊名利,不願為官,更不願結交權貴,唯一愛好就是遊山玩水。受父親影響,徐霞客自幼博覽群書,鍾情於天文地理,年少時便立下「丈夫當朝碧海而暮蒼梧」的宏願。他自22歲那年踏上旅程起,直到54歲逝世,絕大部分時間都在雲遊四方,足跡遍及今中國21個省、市、自治區,在旅途三遇盜匪,四次絕糧,甚至跳進湘江逃命。徐霞客一生旅行近30年,行走10萬餘里,最終著成了60多萬字的千古奇書《徐霞客遊記》。《徐霞客遊記》被譽為中國「明末社會的百科全書」。因而《徐霞客遊記》的開篇日(5月19日)被定為中國旅遊日。
我和徐霞客可攀正宗江陰老鄉。我這位老鄉徐霞客對雲南的茶馬古道似情有獨鍾。在到麗江之前,他巳經遊歷雲南多地。據考證,雲南是徐霞客旅行的最後一站,歷時一年零九個月,是其旅遊歷程中時間最長、路途最遠、遊歷地最多、收穫最大,又是最為艱難的省區。徐霞客在雲南徒步翻山越嶺3,000餘公里,足跡遍及今天的昆明、曲靖、玉溪、臨滄、保山、大理和麗江等10個州市的46個縣境,50餘處城鎮,各種文物景點64處,自然景觀54處。《徐霞客遊記》全書63萬字,其中《滇遊日記》13卷達25萬字,佔全書總數的40%。在雲南旅遊階段,也是徐霞客一生中詩作豐富的時期,他在雲南寫成的有紀錄可考的詩達42首。徐霞客的詩留傳至今的有38首,雲南留下的有20首,佔徐霞客傳世詩作的一半多。竹杖芒鞋,蓑衣油傘,風餐露宿,戴霜履冰。徐霞客用足跡丈量雲嶺大地,用心血描繪彩雲之南:玉龍雪山千年冰川,騰沖地海亘古火山,富民石洞神秘幽奇。婀娜多姿的江流湖泊,神工鬼斧的山川峽谷,絢麗多彩的民族風情。因徐霞客的記載,近400年前的雲南栩栩如生。
《滇遊日記》以大量的篇章描述了雲南的地理、地質、水文、氣候、物產等自然狀況,並對雲南的景物描述採用了人文地理與自然地理相融合併兼及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狀況,開闢了地理學上系統地觀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他對遊歷過的雲南各地的農業、礦藏、工業、吏治、邊事、地方歷史、宗教、民風民俗、各個少數民族的情況等作了詳盡記錄。《滇遊日記》是對雲南歷史全方位的真實記錄,歷史文獻價值很高,為雲南積累保留了一批珍貴的歷史資料,也是現今研究雲南旅遊資源以及民俗文化的重要資料。特別是徐霞客在雲南的地理考察專文《溯江紀源》,第一次論證指出金沙江才是長江的上源,並糾正了當時《明一統志》中的許多地理錯誤,為中國古代地理作出了傑出貢獻。
在雲南之行中,徐霞客在滇西地區停留時間最長。公元1638年12月,走過萬水千山的旅行達人徐霞客來到雲南滇西,一下子就被滇西的秀麗風光、民族風情、地理地貌所吸引。他在滇西地區流連忘返、樂不思蜀,遊歷了長達一年多時間,直至1640年初才因病無奈離去。而在滇西地區遊歷的一年多時間裏,茶馬古道兩大重鎮大理和麗江是徐霞客旅行的重要目的地。
他在大理逗留了長達8個月時間,先後走遍了現大理州鶴慶、劍川、祥雲、漾濞、洱源、巍山、永平和彌渡等10個縣市,留下了「蒼山洱海未了之興」的感慨。《徐霞客遊記》有關大理的記述有10多萬字,佔了全書的六分之一。他在大理古城和鳳凰落羽之地的洱海停留了月餘,對洱海蒼山大加讚譽:「樂土以居,佳山川以遊,二者嘗不能兼,唯大理得之。」他描述大理蝴蝶泉:「真蝶千萬、連須勾足、自樹巔倒而懸下、及於泉面、繽紛絡繹、五色煥然。」
徐霞客在大理祥雲遊覽了嚮往已久的茶馬古道重鎮「雲南驛」。「雲南驛」已有2,000多年歷史,據傳是「彩雲之南」雲南的起源地和得名地。雲南驛西臨大理、北達成都、東聯昆明、南走夷方,是南方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上重要的貨物集散地和最大驛站之一。古驛道鋪的青石全部取自百里之外的深山區,歷經近1,300年風吹日曬、馬蹄踩踏,石板路上至今仍存留下斑斑馬蹄足跡,成為古滇文化的典型印記。徐霞客在祥雲見到了許多從江浙一帶來雲南屯邊戍邊的軍人後代。明朝一直在雲南實行屯兵戍邊政策,兵將大多來自江浙,那時都稱南京。祥雲遍布軍屯戶,當地漢人基本都是軍屯戶,這給徐霞客的旅行帶來了很大的語言方便和很多生活習俗上的樂趣。
徐霞客曾沿着茶馬古道經過大理巍山的茶房寺,茶房寺建在深山老林中的懸崖峭壁上,寺下的茶馬古道是滇西茶馬古道巍山經鳳慶通往緬甸的必經之地。徐霞客還曾和巍山的妙樂一起跟着馬幫前往茶馬古鎮魯史鎮。魯史古鎮是古時滇南通往大理巍山、下關、昆明,北上麗江、西藏,直達印度,南進順寧(今鳳慶)、鎮康,再西出緬甸的重要驛站,為雲南西部茶馬古道第一鎮。
徐霞客在大理所到的鶴慶、劍川等地,也都是茶馬古道的交通要塞和重要樞紐。劍川是茶馬古道上的白族原鄉。徐霞客在劍川逗留4天,寫下約7,000多字的日記,較為詳細地記錄了劍川的風土人情。他描述劍川金華山麓,「數百步,而桃花千樹、深紅淺暈,倏入錦繡叢中。」劍川沙溪古鎮是滇藏茶馬古道上的大集市,曾經每天都有巨量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在此集散,客棧就是聚集這些人流和商貿文化交流不可或缺的場所。徐霞客在遊記中5處提到沙溪。以大地山河為客棧,用智慧和生命去旅行,徐霞客堪稱世間第一人。徐霞客曾在沙溪的一間叫「借鄉居」的客棧歇息。他還通過同石寶山住持僧人的交流,記錄了一條從滇西進入藏區的茶馬古道捷徑。這是古代滇藏間進行鹽馬貿易、鹽鐵貿易、茶馬貿易的最重要最便捷的通道。唐代吐蕃勢力曾由此通道南下永昌(今雲南保山)一帶。大理北端的鶴慶是茶馬古道上的文化重鎮,位於橫斷山脈南端、雲嶺山脈以東,緊貼麗江的觀音峽。徐霞客兩次進出鶴慶,都是走的觀音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