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呆呆

身為自由職業者,我已習慣了不在節假日出門旅行,這個五一假期也不例外。

呆在家裏度假的樂趣之一是在網上看各個景點的人潮,一面看網友拍攝的只見人頭不見景的旅遊「盛況」,一面十分不厚道地慶幸自己有時間上的選擇自由,可以避開「盛況」。

然而,這個假期除了像往常一樣在小視頻裏看人頭,還看到了幾則令人如鯁在喉的消息。

一位網友發帖記錄了自己在某地過跨海大橋的經歷。據那位網友說,當地的跨海大橋中段有個觀景台和觀景塔,經過時如果想停車賞景,需要先結清此前的過路費,再交費進入觀景台的停車場,而停車場四周的落地玻璃全都塗滿了如同水汽一樣的塗料,完全看不到窗外水天一線的景色,如果想要觀景,還要另外交費到觀景台和觀景塔。那位網友發現停車場的落地玻璃上被人摳出了一個小孔,大約是有人覺得收費不合理,便摳了孔朝外「偷窺」。

至此,網友們開始吐槽稱這是當地「嚴防偷窺祖國山河」。

假期裏去看黃河壺口瀑布的網友也在網上發布視頻,稱「壺口瀑布沿途部分路段被圍牆擋得嚴嚴實實,只能聽見聲音但看不到景」,若是要看景,也必須花錢才能看到。網友發出的圖片上,黃河邊的圍牆建了一人多高,遊客踮着腳舉着手機才能拍到奔湧的黃河水,這樣艱難的拍攝,也算是一種「偷窺」了。

旅遊景點的這些行徑,很容易令人聯想到以前看過的書中描寫的場景——行人好好地走在路上,前方突然跳出一群山賊,口中唸唸有詞:「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想過此路,留下買路財。」

人們外出遊玩,若是遇到一些人文景觀,譬如公園、博物館等等,需要花費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去維護,遊人適當地交納一點「買路錢」,都未可厚非,可以理解。只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許多的自然景觀也被各式各樣的機構圈起來,以各式各樣的名目進行收費,人們去走走山,看看水,或是在路邊歇歇腳,都要向各路「山大王」交納各種費用,若是不交費,便成了「偷窺祖國山河」。

從前的詩人都喜歡遊山玩水,許多氣勢磅礡的詩詞都從山水中來,若是李白遊到壺口瀑布,站在高牆之外,要舉着手機踮着腳或者蹦躂着拍照才得以看到奔騰的瀑布,哪裏還能寫得出「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杜甫在白帝城外登高時如果買不起高價的門票,需要對祖國山河進行「偷窺」,大抵也是無法留下「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千古佳句的。

古人說「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其實也可以用在旅遊經濟上。疫情3年,人們才鬆了一口氣走出去,不管是走在人文景觀裏,還是走入自然景觀,要讓曾經停滯的經濟「動」起來,自然不僅僅是收那一點點的「買路錢」就可以的,那些只管埋頭收取各種「買路錢」的,不妨也將自己的視野「動也」,吃相不要太難看,眼光放得遠一點。

畢竟,收再多「買路錢」,也有消耗完的一天,而李白和杜甫的詩詞會流傳千年,甚至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