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港旅遊業成為香港經濟今年首季明顯改善的動力之一。 新華社

終止四連跌 全年增長有望達4%

今年初香港逐步放寬防疫措施,其後更全面復常通關,經濟迎來強勁復甦。政府統計處昨日發布今年首季本地生產總值(GDP)預先估計數字,指出受惠私人消費開支急增12.5%帶動,今年首季本地GDP按年實質升2.7%,較去年第四季的下跌4.1%大幅增長,更終止連續4個季度之跌勢。經季節性調整後按季比較,實質本地生產總值按季大升5.3%。市場分析認為,數字反映訪港旅客和本地需求增加,刺激本地消費,加速經濟復常步伐,預料下半年經濟增長比上半年更好,全年GDP有望按年升4%。◆香港文匯報記者 曾業俊

政府發言人表示,今年首季GDP同比實質增長2.7%,主要是由於內部需求和資本形成明顯增加,經季節性調整後的今年首季GDP較去年第四季實質上升5.3%。按GDP各個主要組成部分分析,期內私人消費開支按年實質上升12.5%,較去年第四季1.7%的升幅明顯加快;本地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同比實質上升5.8%,而去年第四季則下跌8.9%。按國民經濟核算定義計算的政府消費開支,繼去年第四季上升9.1%後,在今年第一季較上年同期實質上升0.5%。另外,服務輸出和輸入的升幅也進一步擴大,但貨物出口仍錄得下跌(見另稿)。

李家超有信心第二季更好

行政長官李家超昨出席行政會議前表示,一連串大型推廣活動刺激旅遊和消費,亦提振經濟。雖然首季的出口仍然下跌,但隨着內地經濟持續較快增長,以及本港航空運力加速恢復,相信第二季經濟會比第一季好,今年經濟一定比去年好。

上海商業銀行研究部主管林俊泓表示,由於去年首季香港經濟受第五波疫情爆發打擊,在低基數比較下,令今年首季數字出現明顯反彈。首季私人消費開支升12.5%是最大驚喜,疫情以來未試過單季本地消費「咁犀利」。不過,進出口貿易仍偏低,未來要視乎旅遊業復甦能否扭轉進出口貿易表現。

私人消費開支增12.5%好犀利

另一方面,林俊泓提醒,市民薪酬增長和勞動力增長都低於私人消費增速,消費動力如此強勁實屬「唔正常」,相信未來消費動力會減慢,未必再現「雙位數」增長。目前失業率跌至3.1%,有機會反彈。此外,中美關係緊張,一旦貿易戰再升級,有機會嚴重打擊商品出口表現。他預料,第二季GDP表現未必維持到首季水平,按年升幅或回落至1.5%;全年GDP按年升幅為3.5%至4%。

星展銀行(香港)經濟研究部經濟師謝家曦認為,首季私人消費開支升勢凌厲,佔GDP60%。本港3月取消「口罩令」後整體經濟大部分復常,加上勞動人口負增長亦逐步改善,反映整體勞工市場良好,都帶動私人消費開支。固定資本形成亦較預期理想,由於經濟增長勢頭良好,投資逐步改善,結束連續多季負增長。

美國銀行危機或波及出口

然而,謝家曦指,本港經濟仍存有隱憂,貨物進出口表現仍然疲弱,未來歐美市場會否進一步縮減需求,都會影響香港的商品貿易表現。該行暫維持今年全年GDP預測升6.5%。美國銀行危機也有機會影響整體對貨物出口的需求,但對香港的銀行體系影響不大,因為香港的資本充足率比美國高好多,本港銀行體系亦非常穩健。

本港首季經濟增長高於市場預期,恒生銀行經濟研究部主管兼首席經濟師薛俊昇指,反映防疫措施放寬及內地經濟復甦帶動本港經濟增長步伐加快。近月訪港旅客人數急升,顯示服務貿易正在恢復,刺激首季服務貿易錄得按年雙位數增長。而旅遊業復甦、失業率持續下跌,也有助消費氣氛改善。

他指出,雖然外圍環境持續不明朗,於短期內或壓抑貨物進出口的表現,但該行預期消費及服務業將繼續帶動本港經濟復甦,預測今年本港經濟增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