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龍城「聲音故事:回·眸寨城」展覽
香港的都市傳奇眾多,九龍城寨的「暗黑歲月」早已成為一段回憶,城寨拆遷後,將原址改建為公園。懷舊之風加之保育的潮流蔓延,九龍城當之無愧成為其中一處被重視的寶地。為了讓更多市民認識寨城,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由2018年開始策劃,當中的九龍城主題步行徑全長6.5公里、分為5個路段,北端以九龍寨城公園為起點,途經宋皇臺、土瓜灣,連接至南端的紅磡聖母堂。而是次,則加入了AR互動裝置,「聽」說城寨故事。◆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胡茜 部分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躍變·龍城——九龍城主題步行徑(下稱「步行徑」)一直致力推廣九龍城區的歷史文化,並透過由下而上的參與式設計,鼓勵公眾參與,從而改善及翻新街道設施。
在30周年之際認識寨城公園
以早前舉辦的「聲音故事:回·眸寨城」活動為例,為了追溯九龍寨城的歷史及生活點滴,團隊以參與式設計為切入點,招募一眾參加者透過實地考察、訪談、文本整理等,以真人真事為依據,一同創作10個有關九龍寨城的故事,並錄製成聲音故事,於步行徑路段一些硬件設施——AR指示牌中呈現。同名展覽現正於「躍變·龍城體驗館」展出,展期至5月31日,有興趣的公眾可入內參觀了解更多。
九龍寨城於1993年清拆後改建為九龍寨城公園,今年適逢公園建立30周年,亦是契機認識這個有「三不管」、「黃賭毒」、「黑暗之城」之稱的傳奇之地。這個傳奇有不同的論述,有人視之為都市奇觀,從建築、規劃等角度拆解人與空間的分布;也有人從歷史入手,剖析寨城的淵源與地緣政治。但寨城的生活是怎樣的?居民有什麼感受?城內城外有什麼分野嗎?
以寨城歷史及生活為切入點
展覽展出的10個聲音故事,以寨城生活為切入點,主題涵蓋無牌醫生、山寨廠、買賣房屋、童年玩樂、供水不穩、潮州人過節等趣事,反映居民苦中帶甜的草根生活。故事的創作其來有自,全部來自街坊的親身分享。有人童年時經常進出寨城,與朋友在裏面玩得不亦樂乎;有人因工作認識了「發展商」,遂在城寨置業;有人曾接下山寨廠的外發工作,賺取零用錢。這些故事不同於史書記載,全是生活瑣碎之事,卻從另一角度讓大家了解寨城的過去
這10個故事都在步行徑沿途,市民可以用手機收聽,圍繞着城寨舊址,回顧往昔。同時,步行徑現正舉行「聲音故事:回·眸寨城」有獎問答遊戲,大家可於九龍城賈炳達道、東正道及東頭村道上尋找10個AR指示牌,及利用步行徑手機應用程式,沿路掃描AR指示牌,解鎖及收聽聲音故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