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影》:華琪鈺
◆《如影》:占倩
◆《如影》:藍彥怡
◆《如影》:廖慧儀
◆《如影》:陳曉玲

曾為香港舞蹈團助理藝術總監的謝茵,過往為舞團創作了不少經典作品。離團成為自由編舞後,謝茵首度與舞團合作,將在母親節前帶來舞蹈劇場《如影》,5位女舞者身影斑駁,細緻講述身為女性的悲喜故事。◆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尉瑋 圖:香港舞蹈團提供

問謝茵成為自由身編舞感覺如何,「好呀!」她爽朗大笑,「可以把自己的時間自己安排。願意花多少時間在一件事情上面就等於多愛這件事情,而現在我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就可以把時間多放進去,有了這樣選擇的可能。」

全職工作了20年,突然離開大集體,離開鋪陳好的規律生活,謝茵說自己也還在適應中。新生活讓她有更多的時間與自己對話,「我今年44歲,可以說前半生都是在一個框架中,一個安排好的工作環境中,現在突然變自己了,就在想每天要怎麼安排自己,好像回到了學生時代。」人不遠離一下熟悉的生活,就容易變得渾渾噩噩,謝茵說現時的自己當然有不安全感,但離開舒適圈,會讓自己「醒一下」,「去和自己對話,看自己真正喜歡的是什麼,或者自己害怕面對的是什麼,甚至是自己的懶惰。」

「會真正看到自己是這樣一個人,」她坦然說,「而這種看見趁早知道會好一點。」

往過去中尋找未來

看清真實的自己是一重挑戰,接納這樣的自己再接着往前走,又是另一重考驗。謝茵把《如影》的創作形容為一種「尋找」,不安全感推着她思考人生的下一步,而在她看來,答案不在未來,卻在過去。

「這次為什麼叫『如影』,因為影子是過去的事情。過去重不重要?記憶重不重要?如果重要的話,它是什麼?你記不記得?你記得了以後其實下一步是什麼?(答案)有可能才會浮現出來。」

舞作以全女班陣容,找來5位年齡與背景各不相同的女舞者分享自己的故事。「這台作品很多在說女性,女性的身體,女性的懷孕,女性的頭髮……」謝茵說,女性的身體給她的感覺是「很大自然」,「那個大自然的時間與社會的時間完全不一樣,我很想看到這樣一個身體的內在時間。」

從瑣碎中提煉真實

《如影》的創作起源來自於兩年前的一個工作坊,謝茵在裏面聽到了20個女性的故事。她們全是媽媽,但母親也不過是她們數個人生角色中的一個。「真正打動我的其實就是『人』,一個個真正的人。」謝茵說,「她們都有自己的故事,都很真實,她們的真實會讓我回想劇場的真實是什麼,我們是否能從劇場的空間裏面,回到『人』身上?」把人的真實盡情展現,謝茵想要觸及的不是偉大的英雄人物,不是被歌頌的女人們,而是嘗試從生活的微小與瑣碎中去抽取命題,去呈現這一具具女性身體背後的歷史與源流,人生歷程與悲喜冷暖。

作品是否有野心去訴說女權議題,或是展現「女性力量」?「我其實完全沒有這樣想,」謝茵說,「這些都是些概念性的詞彙,而我在乎的是看到人,一個個真實的女人是怎麼走過來的。就像我說回到女性的身體一樣,它就是自然而然的——出生不是自己的選擇,她有這樣的父母,有這樣的際遇,就演變成今天的她自己。」

對謝茵來說,「如影」後面自然是「隨形」。但這「形」並非抽象而縹緲的純粹詩意的表達,她看到的是身體的舞動、動作、形態,甚或是胖瘦,想追問的卻是這「形」如何由過往而鑄成。形由影生,所有的一切都能在過去尋找到根源,「那根源是無法割裂的。」

「我的初心,就是講述這5個女人,她們並不偉大,也不是要被歌頌。她們一步步走來,她們中有20歲、30歲、40歲……這就是她們。」

最感動是看到自己

舞作由香港舞蹈團舞者華琪鈺、藍彥怡、廖慧儀、占倩與陳曉玲共同演出,謝茵稱讚她們時刻保持開放的態度去投入創作。「舞團的女生們在過去舞團的製作中,習慣了有很多的角色在外面,自己則藏在角色裏面。這次沒有角色,她們就是自己。而她們有足夠的勇氣和渴望去看看角色背後的自己還有些什麼。」

創作的過程中,謝茵先邀請舞者用錄音的方式介紹自己是誰,從哪裏來,回溯自己的過往;再邀請她們寫一封信給自己的身體,與身體對話;到了第三部分,則讓她們回望在舞團工作那麼多年所演繹過的角色,與這些角色對話,去看角色和自己的關係。「辯證、回看、欣賞和挖掘。」謝茵如此說。

那編舞的故事呢?是隱匿在背後的那根線嗎?「她們其實每個人都是我。」謝茵笑道,「比如她們在說自己從哪裏來時我也會順着思路,想到自己小時候,住的什麼房子……我會有同感和共振。看書、看作品、看藝術,其實最感動就是看到自己。我在這裏作為編舞,其實觀眾也是編舞;我既在裏面,也在外面;我全在。」

而舞台上的她,她,她,是你也是我。

舞蹈劇場《如影》

日期:5月12至13日 晚上7時45分 5月13至14日 下午3時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