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來10年公私營房屋供應 團結基金料達55萬伙超標28%
在新一屆政府的政策推動下,本港房屋供應將出現明顯改善。團結香港基金昨預計,未來10年最樂觀情況下公私營房屋落成量可共達55萬伙,較「長策」未來十年供應目標43萬伙多出28%。未來5年公屋輪候時間有望在2026/27年度較高位減少一年半,降至4.6年,私宅年均落成量達1.9萬伙,超過去5年平均的1.82萬伙。不過,目前基層住屋問題未解決,不少市民屈居劏房,基金會指出,「北部都會區」是長遠房屋供應的關鍵,將供應第二個5年60%的公營房屋,當局需繼續落實「北都」計劃。(另有相關新聞刊B1版) ◆香港文匯報記者 曾業俊
隨着新一屆政府在土地房屋政策上着力「提速、提效、提量」,基金會報告展望,2023/24至2027/28年度,在按時交付3萬伙簡約公屋的前提下,公屋年均落成量將達3.17萬伙,達到「長策」年均目標,而扣除簡約公屋後的公屋年均落成量則約2.57萬伙。公屋綜合輪候時間可望從2021/22年度的6.1年高位,下降至2026/27年度的4.6年,接近政府定下的績效目標,因此簡約公屋將成為短期不可或缺的額外補給。
公屋總落成量可達36萬伙
此外,假設公屋用地及所有單位如期交付及落成,加上預期施政報告中提升建築效率的措施能有效改善慣性延誤,估計未來10年公屋總落成量可達約36萬伙,兌現施政報告表示已覓得土地興建的所有潛在單位供應,並超出「長策」目標約兩成。
至於私宅,基金會假設精簡發展程序等利好政策措施能成功落實,展望未來5年私宅年均落成量將達1.9萬伙,較去年的5年期滾動估算1.73萬伙上調近一成,同時比過去5年平均1.82萬伙落成量有所改善。然而,單靠目前確定的發展項目,第二個5年期(2028至2032)私宅年均落成量預計只有約1.39萬伙,雖然仍高於「長策」年均目標,但與第一個5年期相比則會跌近三成。
多管齊下緩解基層住屋困難
報告指,自2017/18年度以來私宅熟地供應驟降,已經預示了落成量將在5年後下滑。要提高落成量,關鍵在於釋放「北都」的發展潛力。假設「北都」內所有規劃申請項目都能得以推進落實,2028至2032年間的年均落成量將能達到1.88萬伙。
團結香港基金總裁李正儀博士昨表示,困擾香港3年的疫情終於結束,加上政府公布新政策措施,改善房屋供應前景,但絕不能掉以輕心。目前基層住屋問題尚未解決,不少屈居劏房的市民仍在等待上樓,大量夾心階層和青年家庭期待置業。當局未來必須緊跟擬好的供應路線,在5年內着力減少公屋輪候時間,並在10年內達成「長策」公私營房屋供應目標,為香港建立穩健基礎以持續提升居住空間,逐步邁向更宜居城市願景。
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葉文祺認為,要在較短期內提升房屋供應,緩解基層住屋困難,除了落實精簡造地程序措施,將大型發展項目的造地年期由13年縮短至7年,小型地盤的造地程序由6年減至4年,以加快房屋供應;更要有足夠建築人才,並引入建築科技提升建築效率,普及組裝合成建築技術以興建過渡性房屋和簡約公屋等,加快建屋進度。
主要假設
情景1 公營房屋建設計劃的全數單位及簡約公屋均如期落成
情景2 公營房屋建設計劃的全數單位均如期落成,不計及簡約公屋
情景3 公營房屋建設計劃內16%的單位延誤落成*,不計及簡約公屋
註:*透過逐一比對過往十年的公營房屋建設計劃,結果顯示公營房屋單位在此期間的延誤落成比率為16%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