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CS信心指數連升3季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馬翠媚)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ACCA)和管理會計師協會(IMAR)昨日公布今年首季《全球經濟狀況調查報告》,調查顯示隨着商業環境出現明顯改善跡象,全球經濟信心正在上升,但由於各地央行仍持續加息以壓抑通脹,加上貨幣緊縮政策對實體經濟有延後影響,以及近期銀行業面對挑戰有機會帶來風險,故報告認為若「現時說已經完全脫離風險,可能仍是言之尚早」。

會計界信心指數連升三季

報告指出,雖然信心指數仍低於去年第一季水平,但受惠於營商環境持續改善,加上對成本、獲得融資、及準時還款的憂慮有所下降,會計界對市場的信心指數連升三季,其中兩個反映受訪者對客戶和供應商可能倒閉的「擔憂指數」均持續下跌,而對供應商的擔憂已降至2020年疫情後的新低。

調查顯示,宏觀環境有改善下,亦鼓勵不少企業重新審視其資本支出和招聘計劃,因此本季度計劃增加資本投資及員工數目的企業有所上升。至於訂單方面,今年首季GECS全球新訂單指數持平,與調查歷史記錄的中值水平大致一致,其中亞太地區本季略有改善,料或受惠內地重新開放,但這被北美、非洲和中東的疲軟所抵消。回顧過去一年,除亞太地區外,每個地區的新訂單均出現下滑。 新訂單下降幅度最大的地區是北美,其次是西歐。

儘管全球新訂單趨於平穩,但維持信心反彈的一個因素可能是對「成本增加」的擔憂程度下降。報告認為,成本壓力看似已見頂,不過依然遠高於GECS調查歷史中位數水平。 大宗商品價格仍然低迷,歐洲受益於天然氣價格回到俄烏衝突之前的水平,而逾時還款的相關報告下降至GECS調查以來第二低的水平。

料內地家庭肯花掉儲蓄

就亞太地區方面,報告提到,中國內地全面通關後,內地經濟在今年首數月出現反彈,因此按照現時情況,內地很大機會實現官方今年定下5%的GDP增長目標,同時由於國內消費者信心恢復,料家庭會花掉他們在長期封鎖期間積累的部分多餘儲蓄。

不過報告亦提醒,今年下半年經濟仍有下行的風險。由於調查顯示,發達市場經濟體的信貸狀況已經顯著收緊、貨幣供應增長停滯,而令人憂慮的是這些情況通常是在經濟衰退之前看到的,加上最近發生的銀行業危機可能會加劇這兩種情況,對商業房地產等行業產生影響。報告亦提醒,當政策利率保持高位的時間越長,在多年來超寬鬆貨幣政策下蓬勃發展的金融結構和商業模式可能面臨的壓力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