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呆呆

糉子和圖書館,本來八竿子打不到一塊,但是在今年的世界讀書日,這兩者被偶然又必然地聯繫在一起。

那天在下雨,這樣的天氣原本最適合呆在家裏安安靜靜地聽雨、讀書,然而看到微信朋友圈刷屏的消息,卻是無論如何也安靜不下來了。

喜歡或者沒那麼喜歡讀書的華人多少都會讀幾本武俠小說。讀武俠小說是不能略過金庸的,金庸的武俠小說跨越年代,在很多人心裏都種植了一個俠客夢。「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俠」,金庸的讀者遍布全球,而以金庸命名的圖書館只有一個,就在他筆下寫了又寫的浙江嘉興。

金庸把嘉興寫了又寫,使得我這樣孤陋寡聞的人從他的小說裏才知有嘉興這樣美麗的江南水鄉,有好吃的糉子、蓮子……這一切自然是源於金庸對第二故鄉的深愛。金庸在30年前捐資300萬港幣建了「金庸圖書館」,又追捐20萬港幣添置圖書和設施,那時的港幣還是很值些錢的,在圖書館落成後,他親筆題寫了「感我桑梓,錫以嘉名,願盡菲薄,助振斯文」。這座入選了《中國圖書館建築集錦》的集獨特的設計風格和大家名氣於一身的圖書館,後來成為了嘉興市的文化地標,成了旅遊打卡點。

然而就在今年世界讀書日這天,我得知了它要被拆除的消息。據說由於嘉興市的城市規劃,金庸圖書館所在的地塊將作為二類住宅用地整體拆遷和對外招拍掛,一些文化名人和大量的金迷紛紛在網上發帖、跟帖指責當地有關方面這種無視文化的荒唐行為,呼籲停止拆除金庸圖書館,不能讓金庸先生當年對嘉興付諸深情的「以振斯文」被辜負成「斯文掃地」。

想起深圳本來是沒什麼文化的,曾經被人調侃為「文化沙漠」。跟嘉興那樣既有糉子又有「金庸圖書館」的城市自然沒法比。但是深圳的決策者很明智,在市中心蓮花山下面建了個據說是世界最大的書城,加上旁邊的音樂廳、圖書館,構成了一個文化的「金三角」。正是這個金三角讓深圳摘掉了文化沙漠的帽子,

一座注重讀書、尊重文化的城市自然就生長成了文化的綠洲,深圳後來有了深圳讀書月、讀書論壇,它的讀書月和讀書論壇繼而影響到全國其他的城市,許多城市因而也開始辦讀書月,做讀書論壇。因為重讀書,深圳後來又成了圖書館之城,它的每個社區都有一個社區圖書館,讀書在深圳成了一件很自然的事。

生前住在香港的金庸先生曾參加過深圳讀書論壇,這也成了深圳讀書人津津樂道的一件事,金庸先生也誇過這塊金三角。只可惜,深圳雖然是圖書館之城,但是卻沒有一座金庸圖書館,這大抵是深圳的一部分讀書人對嘉興拆除金庸圖書館更為不滿的原由之一。據說嘉興在努力地打造文化名城,還啟動了所謂的文化復興計劃,他們既對文化發展如此重視,卻連金庸圖書館這個不可複製的文化地標都容不下,也不珍惜這個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似乎完全是在以己之矛攻己之盾。

今天聽說嘉興在輿論壓力之下已經表示不拆除金庸圖書館了,但有關部門的回應卻很含混,「原則上不會簡單地一拆了之」,作為玩文字的人,我對「原則上」和「不會簡單地一拆了之」仍然生疑,「原則」本來是一個剛性的詞,但「原則上」就難說了,不能簡單地拆,難道還會「複雜」地一拆了之麼?

我們都在等着嘉興做一道選擇題:要糉子,還是要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