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翠芝表示,看好大灣區綠色發展的潛力。香港文匯報記者霜靈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馬翠媚)香港綠色和可持續金融市場發展蓬勃,同時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更可連通國內外綠色和可持續的資金,助力粵港澳大灣區以及內地其他省市的綠色轉型。渣打可持續金融亞洲區主管黃翠芝早前接受訪問時稱,看好大灣區在綠色發展上的潛力,其中她預期在2020年至2060年期間,大灣區向碳中和的轉型估計需要1.84萬億美元(約14.4萬億港元)的投資。

40年料投逾14萬億向碳中和轉型

渣打早前與世界資源研究所、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香港綠色金融協會等進行「粵港澳大灣區深度減排路徑研究和轉型金融機遇」項目研究,當中選取了三個關鍵行業,以分析大灣區總減排差距,及為大灣區的碳中和估算投資需求及討論潛在可用的金融工具,並發表了最新報告。

倡建立跨區域機構協調機制

黃翠芝認為大灣區向碳中和的轉型具有龐大投資需求,不過在加速大灣區轉型亦同時面對不同挑戰,如在大灣區內需更多跨區政策協調、面對碳市場機制不統一、轉型活動定義不明確、加速轉型的金融工具有限等。為應對一連串挑戰,報告提出5項建議,其中在建立跨區域機構的協調機制方面,地方決策者和監管機構應是協調機制的主要成員,旨在加快行業轉型。其次是推動金融機構和企業建立科學的淨零目標,報告建議促進內地、國際和/或香港之間轉型金融分類目錄和信息披露機制的互認。

開發特定行業金融解決方案

至於就促進區域碳市場發展,黃翠芝認為可打造自願碳市場,即對接國內外的自願碳市場,同時可透過區域合作,以建立不同市場之間的數據交換和共享機制,至於區域試點碳市場覆蓋全國碳市場之外不同的行業,試點碳金融工具及衍生品。她亦建議可開發特定行業的金融解決方案,她舉例指在建築方面,可通過可持續掛鈎貸款和國際綠色建築認證(如IFC EDGE)促進建築綠色改造等。

黃翠芝亦建議開發與轉型相關的金融工具以擴大融資規模,如建立GBA資金計劃,擴大可持續發展和轉型相關的金融工具應用,或開發碳相關的金融產品,如IFC的森林債券、將碳信用嵌入SLL和其他碳交易產品,以至開發保險相關產品,以確保融資期限內的能源績效,以及為投資低碳技術的私募股權基金提供稅收優惠等。

綠金協會:藉示範項目促轉型

香港綠色金融協會主席及會長馬駿透露,早前出席了有關就加強大灣區綠色和可持續金融合作的會議時,有不少監管機構代表都有出席,他建議可組織一些可融資的示範項目,並通過這些示範項目來推動生態系統的構建,他舉例指如在交通、建築或工業領域等示範項目,如果這些示範項目有了可融資的計劃,如轉型計劃,就可以利用香港或澳門等國際市場來促成一些轉型金融產品來對接。

馬駿認為,一旦有了示範項目落地以後,就可以推動生態系統的逐步孵化並建立起來,所以他希望大灣區的各個監管機構都可以與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合作,共同來推動建立一些示範的轉型的項目,爭取讓項目可以在香港市場、海外市場獲得轉型的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