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推動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圖為小鵬汽車肇慶生產車間。香港文匯報廣州傳真
◆何先楠(左二)為企業制定「三個三百萬」發展新目標。香港文匯報記者胡若璋 攝
◆重慶安道拓肇慶分公司跟着小鵬汽車步子落地肇慶。香港文匯報記者胡若璋 攝

龍頭企業作驅動 零部件廠商集聚 全產業「鏈」起來

開年以來,廣東肇慶動力金屬股份有限公司的月訂單超1.2億元(人民幣,下同)。作為公司總經理,「90後」何先楠去年底帶着高管團隊定下「三個三百萬」目標:把產品缸蓋做到每年三百萬件、把新能源汽車的電機殼體做到每年三百萬台、把汽車底盤支架做到三百萬套。

「這一目標若實現,肇慶動力金屬的年產值將達到50億元。」說起願景,何先楠有着超出他年紀的沉穩。憑藉着給各大汽車生產廠商開發和配套新能源汽車的電機殼體和底盤支架兩大核心零部件的訂單優勢,肇慶動力金屬合作的名單,包括江鈴福特、廣汽埃安、奇瑞、比亞迪以及同樣位於肇慶高新區的小鵬汽車、寧德時代,成為業內的「香餑餑」。

2022年開始,佔地45平方公里的肇慶大旺新能源智能汽車產業城規劃建設正式啟動,肇慶將以產業城為載體,以小鵬汽車、寧德時代兩大龍頭企業為驅動,全力實現「萬畝千億」的目標,即開發1萬畝產業用地,引入1,000億元投資,形成2,000億元產業集群,大型產業集聚區是支撐這一龐大產業的重要載體。 ◆香港文匯報記者 胡若璋 廣東肇慶報道

汽車輕量化技術一直是汽車科研、生產製造等領域的重點探索方向。無論是對於傳統動力汽車,還是新能源汽車,輕量化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相當可觀。肇慶動力金屬早在2012年就開始敏銳嗅到了這個先機。當時何先楠的父親看到了《「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裏提及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前景。 他立即派出專家小組去海外考察、學習,後續成立專門的研發團隊進行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的研發。

鑄件本地薑:研發搶先機 十年磨一劍

當下,肇慶動力金屬有37人的研發團隊,擁有51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5項,在研發方面的持續投入和多年積累,在去年3月成功實現量產,而輕量化就是企業致力攻破的關鍵技術。環視內地5.000多家鑄造企業,真正將輕量化這項技術研發成功並具備量產能力的屈指可數。

「十年磨一劍」,肇慶動力金屬打下自己在行業內的一片江山。當下,企業車間生產進度火力全開,客戶訂單排得滿滿當當。接下來,肇慶動力金屬再優化產品、擴大產能以外,將繼續研發新產品及產品線,計劃以缸蓋為基礎,以電機殼體為核心,車架為技術龍頭,進行發展性生產,以應對國內國際市場的新需求。

「成為新能源汽車電機外殼第一人。」何先楠的企業發展目標,也為肇慶發展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夯實基礎。在推進高質量發展中,肇慶提出「築巢」、「引鳳」、「投資」、「興業」等2023年經濟建設「十項行動」,加快構建「1+1+N」產業園發展格局,形成以肇慶高新區為「火車頭」,以大型產業集聚區為主戰場,並以一批特色鮮明、業態高端、能級突出、功能集成的特色園區為支撐的高質量平台體系。

部件過江龍:隨巨企猛進 育才「平民化」

串珠成鏈、集聚成群。一年多前,重慶安道拓汽車部件系統有限公司肇慶分公司跟隨小鵬汽車的步伐進駐高新區,也正是肇慶「築巢引鳳」的一個生動註解。「小鵬汽車的四款座椅,我們負責了三款座椅。簡單點說,我們生產的汽車座椅90%專供小鵬P5和G3。」生產業務深度依賴小鵬汽車,來到肇慶後,該工廠經理肖興新算了一筆成本賬:省下物流、時間成本,土地成本也減半。2021年從東莞整體搬遷到肇慶高新區,當年生產汽車座椅40,061套,年產值達1.6億元。來到肇慶後,肖興新帶着團隊成立了以小鵬汽車項目為核心的項目服務團隊。兔年春節後復工以來,230多人積極投入到生產一線,日均生產汽車座椅400多套。

「小鵬G9汽車配套座椅預計今年8月投產,可為公司帶來超7億元的年產值。」企業發展高歌猛進,生產一線員工的在地奮鬥幸福感也需要同步照顧。剛來之初,肖興新給員工們描述過一個工作願景:能讓大家都可以在這裏買房安家。當下肇慶也有人才優惠政策,但作為一家製造業企業的管理者,日常來自生產一線員工的許多生活落地問題,讓他開始思考:對企業人才的優惠政策是不是可以「平民化」一些?

在肖興新看來,產業「鏈」起來,離不開生產一線工人的火力全開。讓城市產業更快形成氣候,要孕育屬於當地核心產業的煙火氣。他相信未來很多優秀人才,會來自普通工人家庭。

肇慶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有基礎、有條件、有潛力,要堅定不移錨定產業發展方向,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製造工藝迭代升級,不斷提升產業自主創新水平與核心競爭力。要圍繞產業鏈強化招商,加強配套服務,進一步強鏈補鏈,積極向上下游延伸,謀劃發展儲能、新材料等產業,加快集聚成勢,全力打造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支柱產業。

——2022年11月23日

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在肇慶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