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學生科學比賽 2023」 日前舉行決賽暨頒獎典禮。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陸雅楠)由教育局、香港青年協會和香港科學館聯合舉辦的「香港學生科學比賽2023」於日前舉行決賽暨頒獎典禮。是次比賽吸引了195支香港中學生隊伍報名參賽,近600位嘉賓、老師和同學出席觀賽。其中初中組發明品冠軍,由來自中華基金中學的學生奪得,他們發明的「走塑·蠟『唧』行動」,將更為環保的蜂蠟、大豆渣和松香代替塑膠,作為3D打印機或打印筆的原材料,展現科學創意。

是次比賽邀請了香港科學院創院院長徐立之及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傅志榮擔任首席評審,聯同超過80位專家及學者擔任顧問及專業評審。

為頒獎典禮主禮的教育局副局長施俊輝致辭時指,教育局近年於中小學大力推動STEAM教育,比賽正好提供課室以外有效的學習平台,讓對STEAM有興趣的同學,透過「動手動腦」的科學探究、研發科學及科技成品等學習活動。

中華基金中學的學生,從廢棄的蜂巢中收集了一塊蜂窩,並將其融化以提取蜂蠟,以探究將之替代塑膠原料來生產3D打印機或打印筆的填充物。他們表示,蜂蠟的熔點較低,約為64°C,能於室溫下迅速凝固,這種天然蠟質的高可塑性符合3D打印材料的標準。而雖然由純蜂蠟製成的幼線很脆弱易斷,但他們透過實驗證明,添加約5%可生物降解的廢物,如咖啡渣和大豆渣能減少所需的蜂蠟含量,再加入約5%松香能有效加強幼線的強韌度,表現出良好柔韌性,更高的拉伸強度和壓縮強度,可生物降解蜂蠟3D打印幼線的最終配方。

高中生研發可生物分解濾芯

其他組別亦有多支冠軍隊伍誕生,例如高中組發明品冠軍作品「新型可生物分解濾芯」,由世界龍岡學校劉皇發中學學生發明,旨在研發一款舒適且能被生物降解的濾片,適合建築工人使用。

至於研究項目的作品同樣精彩,初中組冠軍由協恩中學的作品「藻傳秘方」奪得,同學們在當中研究了利用水藻抵抗熱紫外線及自由基的可行性。高中組冠軍學校英皇書院,則以作品「化廢為寶鈦容易」奪獎,研究聚焦在不同種類的染料如何影響納米二氧化鈦生產氫氣的效率。

各組別勝出隊伍將於5月6日在香港科學館舉辦展覽,展出各個得獎作品,歡迎公眾到場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