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車淑梅
香港中學文憑試進入高峰期,IB大考亦將在5月舉行,預祝所有考生勁過!在這非常時期,我請來了著名教育家、保良局蔡繼有學校創校校長劉筱玲博士細訴她走在半世紀教育路上的點點滴滴……2002年校長帶領這所全港首間私立非牟利一條龍學校首創了以圖書教學、考試不排名次、不定期默書、不鼓勵補習等等的辦學理念,在20多年間孕育出無數IB狀元。
校長一直強調,「我要製造快樂的孩子,我當年是一個很害羞的孩子,小學入讀伯特利小學,及後母親帶我報讀嘉諾撒聖瑪利書院,初中一位好老師對我好大影響,他教科學,上課天南地北講到最後3分鐘就要我們快一點打開書本,方入正題,但我們都有好成績,因為學得開心……老師常常鼓勵同學上台表演,漸漸我不怕上台,也使我發覺舞台是一個好好訓練的地方,團隊合作精神和膽識等等,對個人成長極有幫助!我堅信Every child is good at something每一個孩子都有他個人的長處。」
蔡繼有學校設有校長特意捐贈以紀念母親—著名香港慈母黎雯女士、可容納超過1,000名觀眾、讓孩盡情發揮的演藝廳。劉校長是家長們心中的明燈,她又是一位怎樣的母親?「我有一子一女,記得兒子入大學,我跟他說你現在海闊天空了,但要事事小心,他直言可不用見我,或者聽到我的聲音,只要想起我就會有壓力……所以做家長好難,做爸媽真是一門學問,是那種給孩子的無形壓力,我惟有叫他多了解或者比較一下他人的父母。」
其實孩子受父母影響,反過來父母也會受子女影響,在校長40多歲時女兒鼓勵只愛當老師不願當校長的媽媽申請保良局校長一職,「我答應了,也成功獲選,女兒向我提出了3個要求,一不要再面青唇白、要化妝;二不要只站在別人後面,要主動和別人握手;三見到地面有垃圾不要飛身去收拾,因為學校有校工。」
隨和可親的劉校長一一辦到,在她領導下保良局蔡繼有學校深受歡迎,每年申請人數超過4,000人,卻只能收取180名小一學生,競爭非常激烈。學校的成功正因為校長把學校打造成快樂學習的園地,「家長有太多目標,要孩子做律師又要做醫生,目標可否小一點?將它分成多個小目標,例如平日總忘記什麼的,今次記得了,已經達到一個目標;對人家不理睬,現在開聲了,又達到目標,不要未讀幼稚園已經要他比其他人聰明,他的人生一定不開心,起碼要孩子有個快樂的童年。現在的孩子最重要的是有頭腦、有品德和勇於表達自己,如果學校不能夠給到孩子自信和自尊就不是一間好學校。我們學校裏有義工的一環,要同學接觸不同階層的長者和小朋友,甚至到市場去挑選過時蔬菜,就是要他們學會與別人溝通。我們要信任孩子、信任自己和信任學校。要經常和孩子談天,不要第一時間告知答案,孩子需要家長的陪伴和支持!」
「我們不抬頭仰望一定見不到彩虹,所以不要只望着地面,要放膽嘗試!教育方法日新月異,但是重心是我們要相信小朋友,不要一早認定孩子的成與敗,並非科科成功才算成功,一科成功也可引發各方面的成績!家長對子女有信心,他們才會對自己有信心!」
非常同意劉校長,我們要堅信小朋友,因為每一個人都有一萬個可能!祝福大家的孩子都品學兼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