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呆呆

我小時候常被父母寄養在各地的親友家裏,父親因此早早就教了我一些規矩,以便在外不至於失禮於人。

第一次住到大城市的親戚家,雖然對從前沒有見過的一切都充滿好奇,但還是按父親一貫的要求,表現得規規矩矩的,聽到親戚誇自己大方得體,心裏也不免有些小小的得意,覺得自己很給父親長臉。

這種得意只維持到我去上洗手間。一進洗手間就看到牆邊的水龍頭沒有關緊,正一滴一滴地往下面的塑料桶裏滴水,我便順手把水龍頭關上。洗手時又發現洗手池的下水管被拆下來放在一邊,洗手的水直接漏到洗手池下另一個塑料桶裏,從小就被父親當女漢子培養的我對安裝下水管這點事早已熟悉,順手就拿起一旁的管子接上了。出了洗手間去向親戚邀功,結果親戚一家的臉色都不好看,我沒有得到預想中的誇獎。

在親戚家僅住了幾天,父親接我回家後,我忍不住好奇,問了才知道,親戚家的水滴和拆開的下水管都是為了節水,說白了就是省錢,父親說大城市的水費很貴,用那樣的方式可以節約用水,也可以變相地省錢。我年紀小不懂事,只覺得那家親戚的「孤寒」讓我感覺不好。

許多年後我自己也住進了大城市,雖然並沒有覺得水費很貴,但也養成了節水的習慣。因為在成長的過程中知曉了很多世事,知道了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上水資源愈來愈缺乏。後來看了科幻電影《未來水世界》,看到在未來,人類沒有了淡水之後活得那麼艱難,那麼狼狽,便心生恐懼,更不敢多浪費一點水。

我的一位朋友是藝術家,也是一位身家過億的商人,但仍舊很「孤寒」,和他相熟的朋友都知道,他上洗手間,為了節水,小便完從來不沖馬桶,只把馬桶蓋上,等到「大」了以後再一起沖。一般人會覺得這樣很「核突」,擔心沒有沖水的馬桶髒和臭,但朋友卻是無所謂,他認為自己這樣做起碼能夠節省資源,環保一些。

看老電影,舊時的一些城市還沒有如今這種方便的馬桶,大家用各種各樣的盆子解決的大小便,每天有人專門推着糞車挨家挨戶地收集,再拉出城,送到鄉下去做肥料。鄉下就更加方便了,人和家畜的糞便直接囤在茅廁裏,待到用的時候拿糞桶裝了挑到地裏就可以。從前用人和家畜的糞便做肥料,種出來的糧食和蔬菜都好吃,如今城市裏的「肥料」都被馬桶沖走了,糧食和蔬菜都用化肥去種,再也沒有從前的味道,而土地也因為化肥的破壞而逐漸地變質,有的土地因此再也無法耕種。

這幾天北京沙塵暴嚴重,媒體播報的用詞很幽默:「沙塵暴趁夜入京,璀璨夜景秒變賽博朋克風,口罩擋不住行人吃土」,然而再幽默的用詞也擋不住幽默背後的心酸:科技愈是發達,人類的生活愈是方便,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受到的破壞就愈是嚴重。對自然資源的過度開採,草原過度放牧、森林砍伐導致的水土流失,讓人們在美麗的4月天頻頻吃土……不久以前,一些因為購買慾太強令自己荷包乾癟的網友自嘲說「窮到吃土」,不久以後,把自己的生存環境破壞到無法修補的人類,大抵就真的要吃比沙塵暴更多的土了。

我們或許做不了更多,但是,可以試試小便以後不要沖馬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