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稱計劃受各國歡迎惹德反駁 G7分歧浮面
香港文匯報訊 七國集團(G7)氣候、能源和環境部長會議前日在日本北海道札幌閉幕。會後新聞發布會上,德國環境部長出乎意料開腔,直接抗議日本計劃將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污水排入大海。分析指出,今次G7能源部長會議聯合聲明措辭並未達到日方預期,也說明在核污水問題上,G7成員國等發達國家心照不宣的背後,或仍存在不少分歧。
日本經濟產業大臣西村康稔在記者會上宣稱,包括核污水排海在內的核電站拆除工作已取得「實質性進展」,聲稱日本「以科學依據為基礎採取的公開透明行動」,受到各國的「歡迎」。但當聽到西村發言時,旁邊的德國環境部長萊姆克立即反駁,「在福島核電站事故後,德方對東京電力公司和日本政府所做的努力表示尊重。但是,德方無法對核污水排放持歡迎意見。」
日方改口稱「非受所有人歡迎」
萊姆克是德國執政聯盟中的綠黨成員,綠黨向來主張反核。德國近期也宣布關閉國內最後3座核電站,計劃到2035年全面使用可再生能源發電。記者會結束後,西村連忙為自己的發言辯解,「我早前所說的稍有錯誤,核污水排海並非受到所有人的歡迎。」
日媒《朝日新聞》指出,根據今次聯合聲明,G7國家僅表示支持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開展獨立審查,確保核污水經處理後「符合IAEA的安全標準和國際法」。
圖讓聯合聲明加入G7歡迎表述
聲明亦鼓勵日本以公開透明方式,與國際社會密切溝通,推進受影響地區的環境恢復等問題。但日方早前希望促成在聯合聲明中,加入G7成員國「歡迎核污水排放」的相關表述,如意算盤顯然落空。
還有分析提到,日本政府不顧反對聲音,執意要將福島大量核污水經過濾並稀釋後排入大海。美國等部分西方國家雖聲稱日方做法「符合國際安全標準」,卻照舊禁止連串日本食品進口,當中就包括部分可能受影響的海洋生物製品。不少批評都指出,日本在溝通不充分情況下仍堅持排放,讓當地漁業從業者以及太平洋島國都要承受很大經濟損失。
評論